摘要:2025年4月1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院圆满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并对学院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年度审核。论坛共分为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个主题平行分论
PKUECON
博士生论坛
2025年4月1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院圆满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并对学院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年度审核。论坛共分为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个主题平行分论坛,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各年级共39位博士生参与了论文报告和交流讨论,来自校内外的15位专家学者作为评审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展开指导。
平行分论坛(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在经济学院601会议室举行。本场分论坛邀请了对外经贸大学朱胜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言助理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玲君讲师,北京大学赵晓军副教授、李博长聘副教授作为评审专家。论坛由李博主持,西方经济学专业的13位同学就宏观经济学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报。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评审专家点评
张寅浩以最优税收理论为基础,在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情形下分别构建模型,系统分析了激励相容约束对税收设计的影响。研究突破了传统对效用函数形式的限定,证明了在任意效用函数下,完全信息解均难以满足激励相容性,为累退税制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评审专家肯定了模型的创新性与理论贡献,并建议进一步丰富实际政策背景的讨论,强化模型与现实税收制度的结合。
曾嵩基于异质性重叠世代生命周期模型,分析了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下弹性退休政策的宏观经济与分配效应。研究结合理论建模与实证数据,揭示弹性退休有助于提升社会福利和基金可持续性,但对不同收入群体影响存在分化。评审专家认为该文章理论与实证结合紧密,政策含义突出,并建议进一步挖掘不同群体异质性影响的机制、丰富政策建议。
温舒围绕2023年中国全面注册制改革,实证考察了壳资源价值冲击对企业管理层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册制压缩壳套利空间后,高壳概率企业更倾向短期盈余管理,加剧退市风险。评审专家认为论文选题紧扣资本市场改革,计量方法严谨,建议进一步探讨监管配套措施与企业行为异化的深层机制。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博士生作学术报告
龚雷豫通过构建不完全市场下的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制造企业在产品线拓展与技术升级间的最优创新策略。实证校准揭示企业创新存在最优边界,盲目扩张不利于价值提升。评审专家认为模型设定与数据结合紧密,理论解释力强,建议进一步分析不同产业类型下创新路径的差异性。
张天一利用“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系统评估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返乡创业,改善农民工家庭收入与幸福感。评审专家肯定了论文在机制识别与异质性分析上的深度,并建议关注数字鸿沟的长期演化及政策协同问题。
李泓桥采用创新的R2分解关联度和事件驱动统计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主要货币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动态联动关系。研究发现,在平稳时期,相关性主要由同步成分驱动,而在全球性冲击下,滞后波动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实证结果揭示了商品货币的主导作用及农产品市场作为风险接受者的特征。评审专家肯定了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并建议进一步深入探讨对风险管理的政策意义。
罗霄从搜寻匹配视角出发,探讨了信息创造与信用机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演变。该文章指出信息技术加速推动了信用去中心化,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带来了平台垄断等新问题。评审专家认为该文章理论视角新颖,对经济结构变迁研究较为深入 ,建议进一步结合微观数据验证“涌现”现象及其经济后果。
马思程系统分析了低利率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双重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利率显著提升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但对创新质量影响有限,且存在企业性质与地区的异质性效应。评审专家肯定了模型与实证的紧密结合,并建议进一步关注结构性货币政策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完善政策建议。
王脉基于县级财政决算数据库,研究财政压力冲击下非税收入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财政压力推动国有资源出让收入上升,优化了营商环境但未加重企业负担。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数据处理细致、结构分析到位,建议进一步关注非税收入结构转变的可持续性及其对地方治理的长远影响。
王维高构建了包含异质性个体与内生数据供给决策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数据要素对宏观经济与财富分配的深层影响,研究指出数据收入可能加剧长期财富不平等。评审专家对模型创新和政策启示等方面表示认可,并建议进一步探讨数据治理与社会公平的平衡路径。
周清源研究了产业政策如何同时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势力,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逐步退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补贴减少提升了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但削弱了劳动力市场势力,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评审专家肯定了多区域模型的创新性,并鼓励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对市场结构的长期影响。
张培元提出了深度对抗贝尔曼求解器(DABS),该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直接针对贝尔曼方程进行求解,有效突破了高维异质性个体模型的维数灾难。实证检验显示,DABS在多种经典模型下均表现出高效、稳健和广泛适用性。评审专家评价了该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通用性,并建议进一步拓展至更复杂的经济环境。
段元杰构建了空间定量模型,聚焦“断头路”现象,研究了地方分权治理下跨区域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问题。结合中国公路、人口迁移和货运流量数据,实证发现行政边界附近存在系统性投资不足,导致显著福利损失。评审专家认为该模型与实证结合严谨,建议进一步深入探讨跨区域协调机制的政策设计,以提升整体经济效率。
来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