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防灾减灾日:广泛开展科普宣教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03:55 1

摘要: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部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连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部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海南、云南、宁夏、青海等省份举办启动仪式。河北、江西、河南等省份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和宣传周各项活动。应急管理部结合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综合减灾工作会议,对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强调。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行动方案。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将急救常识纳入防灾减灾宣传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电信运营商,发送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公益短信。中央国家机关社会事务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驻京有关单位排查机关单位灾害隐患,集中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活动。

在防灾减灾科普宣教方面,各地各部门多角度、立体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举办“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普及地震安全知识,介绍防震减灾工作。应急管理部发布应急科普IP形象,让安全宣传和应急科普更加立体鲜活、生动有趣;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全民安全公开课》第三季系列节目,围绕汛期防溺水、森林草原防灭火、高楼火灾逃生电梯安全、地铁公交安全等主题宣传应急安全知识。

北京采取“主会场+科学中心会场+安全体验馆公众开放+新闻发布会+线上科普宣传”等方式,开展科普宣教工作。天津开展儿童视角实景探险式科普,将防灾减灾和安全知识融入闯关打卡、实景互动展活动中。安徽将应急救援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搬到群众身边。山东以看科普常识、学防灾技能、认应急物资、辨灾害隐患、观应急装备、玩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将防灾减灾知识带给市民。

一些地区还组织开展防灾减灾读书分享会、“政协委员科学讲堂”、权威专家答疑等活动。不少地方引入AI、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一些防灾减灾教育馆、科技馆开展“馆+校”联动、安全“童”行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还结合实际、贴近实战,组织开展演练演习,磨合机制、检验队伍,有效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湖北聚焦极端强降雨导致“三断”情景下的滑坡、城市内涝防灾避险和救援救灾,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福建举办“闽安-2025”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设置36个科目,带动各级开展96个科目训练,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河南立足防汛实际设置8个特色科目,组织“使命2025-防汛应急综合演练”。宁夏聚焦“一老一小”、特殊人群及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此外,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将持续聚焦群众身边灾害隐患,组织集中开展灾害风险辨识、巡查排查和整治行动,推动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3日 04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