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所黄村,那可是个有六七百年历史的老村子,打民国那会起村里人就开始挖煤了。不过解放前,村里人自己挖的小煤窑,到了上世纪50年代,就被收归国有,成了国有煤矿,打那以后,这煤矿除了给村里供点自来水,家用烧煤就跟村里没啥关系了。到了1979年,村里又开了个集体矿。那
2005年1760万卖下一座小煤矿会怎么样?
(本故事纯属虚构,看看笑笑)
西所黄村,那可是个有六七百年历史的老村子,打民国那会起村里人就开始挖煤了。不过解放前,村里人自己挖的小煤窑,到了上世纪50年代,就被收归国有,成了国有煤矿,打那以后,这煤矿除了给村里供点自来水,家用烧煤就跟村里没啥关系了。到了1979年,村里又开了个集体矿。那时候全靠人力人拉肩扛着干,一年能产1万多吨煤。为啥开这矿呢?主要就是为了让村里劳动力有活干,挣点钱补贴村里开支,就靠着这矿的收入,村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铺上了石砖小路,
可到了2005年春天,情况就变了。当时这煤矿都停产大半年了。时任矿长的张光辉回忆起那时候的难处只摇头。省里要求小煤矿得搞新式开采技术改造,还得普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光这一项就得花三四十万。那时候煤价可不高。一吨才几十块钱,这钱花出去可太肉疼了,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呢。当时山西省新来了个领导,在全省搞起了产权明晰的煤炭资源改革,提出关小并大集团化的路子,这啥意思呢?就是每座煤矿都得根据核定的储量,交一笔资源价款,西所黄煤矿最后核定的储量是180万吨,得交380万资源价款,380万啊,村里哪拿得出这么多钱。
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记先回村了。他之前在乡办编织袋厂当厂长,这次回村当了副书记主持工作。他上任一个多月后,脑子一转,想出个主意,为了保住西锁黄煤矿不被关,干脆也公开招标,把煤矿十年的经营权转让出去。这消息一出来,关家兄弟可坐不住了。
准确的说是关建民,他要正式进军煤炭行业了。他找来个特别会看山找矿的农民陈海刚,还拉上在煤运公司干过的许建军给他把关,准备参加竞拍。在这之前,关家兄弟也就做过一段时间贩煤的生意。有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说,关家有经商的传统。关建军虽然当了警察,但心里不安分,跟在煤运公司上班的许建军合作贩煤,主要往河北市场卖,许建军这人消息临通,生意越做越大,到2000年最火的时候,都有30多辆大车的车队了。弟弟关建民呢早年跟着外公一家做屠宰生意。后来在阳泉铁路段停薪留职,卖过汽车配件,也贩过煤,还买了台挖机,跟人合伙,偷偷挖过一段时间的露天矿。据关家家属讲,2002年,关建军得了抑郁症,慢慢就不做煤碳生意。关建民倒好,相继投资了上岛咖啡、洗浴城和夜总会。在阳泉的名气越来越大。
虽说兄弟俩的第一桶金都是贩煤挣来的,但真正拥有一座煤矿,西所黄村可是起点,关建民信心满满,铁了心要拿下西索黄矿。2005年4月29日,一场热热闹闹的招标会,在西所黄村委会那座古式小楼里举行了,县里和镇政府都派了人来,还有公证处的两位公证员,参加竞拍的有3个人,李兴江、李海鹏,还有李兴华,按规定只有本村户口的村民才能参加竞标。所以当时各路老板找村民合作,那都是公开的秘密。
坐在李兴华旁边的就是关建民的合伙人甄海刚,有当时在场的人回忆起那场面,还着咂嘴,村民们乌央乌央的聚在大街上,广场上,村委会屋里开招标会,还拿大喇叭现场直播呢。那些个外地的老板都坐在外头车里打电话遥控智挥。这招标一开始起拍价500万。叫了几轮价后,李新江先怂了,退出不玩了,就剩下李海鹏和李兴华两人较上劲了,
你加10万,我加50万,轮番往上抬价,650万,有人喊了这一嗓子。村民们一听,开始小声嘀咕,这矿也就值500万,顶子再挖5年就没煤了,650万已经够可以的了。800万又有人喊。村民们可乐坏了,直嚷嚷到顶了到顶了,这下能赚不少了。1000万,这价一出来,村民们都惊了啊,他们是不是疯了,1500万,这下一喊,广场呢直接炸锅了。村民们喊着散了散了,回家吧,这都疯成啥样了,玩笑开大发了。最后李兴华胜出中标价1760万。那在外面彻底电话指挥的关建民就这么以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价,把一座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煤矿弄到手了。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