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国的一件事,很魔幻,为什么偏要孙悟空这样的人来出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0:56 1

摘要:即使是一名国王,面对孤独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再英明神武的国王也需要弄臣,弄臣的作用就是帮助国王排遣孤独。

今天,聊聊《西游记》里的诸神们?

©

昨晚,朋友发我一段话:

即使是一名国王,面对孤独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再英明神武的国王也需要弄臣,弄臣的作用就是帮助国王排遣孤独。

看完我会心一笑。

回复一句:但凡存在都是有价值的。

最近,在研学苏州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宗教文化。

突然,想起苏州地区求诸诸神之风,如此浓厚。不也是很有价值的吗?

不过,投射到《西游记》中,似乎诸神的保护功能不能很明显的显现,只能靠还未成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拯救,只能靠啥本事没有,只有慈悲心但还未成为旃檀功德佛的唐僧哭哭啼啼地怜悯。

我们来看《西游记》第78章《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的一幕。

话说,比丘国的国王被国丈的女儿美色迷了心窍,身体日渐羸弱。

怎么办?

国丈给出了馊主意(当然这国丈、国丈的小女都是妖怪伪装的),要拿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做药引子。

于是,他们挑选了小孩,但做法很奇特,要把小孩挂在鹅笼里,将孩子养在里面,等到时候剖心。

再看比丘国的社会,繁华万千、河清海晏。文中说: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买金贩锦人如蚁,夺利争名只为钱。

事不关己的老百姓,对鹅笼之事讳莫如深。该吃吃该喝喝,跟没这回事一样。

只有自己的小孩被装进鹅笼的人,才有想法,但惧怕王法,敢怒不敢言。

唯一的反抗就是通过传播谣言,将比丘国叫做小儿城。

外来的和尚唐僧觉得家家户户门口挂鹅笼,里面还装着小孩感到奇怪。想问当地人原因?

驿丞附耳低言,给唐僧的回答是不要多管闲事,不要问、也不要管。

唐僧的再三追问下,驿丞才道出实情。

唐僧一听,吓得骨软筋麻,止不住腮边泪堕。猪八戒见状,忍不住想笑。他指出这是比丘国内政,与我们无关。

唐僧批评猪八戒没有仁慈之心。此时,孙悟空又站了出来,说自己有办法。唐僧感谢大徒弟有悲悯之心。

接下来,孙悟空叫来当地的城隍、土地、社令、真官,并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诸神,说明原因,要求这些大神把鹅笼里的孩子摄走,并要求给他们吃喝,保护好他们。

这里,我不明白一个事:当地的城隍、土地、社令等诸神,不知道国王要拿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做药引子这档子事?

不是说,头顶三尺有神明吗?

按照民间信仰的逻辑,这档子事,诸神肯定知道。

对于这样的事,1917年出生在杭州名门望族的高诵芬曾回忆,说旧时家家灶上都有一尊灶司菩萨。

这菩萨主要职能是监视家中一切事项的菩萨,每年年底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他负责的一家的善恶诸事,所以没有人敢得罪灶司菩萨。

可见,家里的灶司菩萨都可以将各类事情禀报玉皇大帝。

像比丘国国王要拿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做药引子这档子事,诸神应该早就知道。

既然知道,要么自己管,要么通报给能量更大的上级大神来管?

但他们为什么不管?便要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出头。

当然,《西游记》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在现实社会,又是咋样呢?

这里我不禁感慨问:唐僧成为了旃檀功德佛,他还会如此悲悯众生吗?

#图文打卡计划#孙悟空成为了斗战胜佛,还会上下奔走四处嚷嚷拯救苍生吗?

来源:摄影师超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