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茼蒿:依据10个特点,采取6步措施,实现50天3茬采割收益翻番——种地之苦之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340)
茼蒿:依据10个特点,采取6步措施,实现50天3茬采割收益翻番——种地之苦之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340)
从菜性上说,茼蒿有6个特点:一是属速生类茎叶菜;二是较耐凉冷,不耐寒,不耐高温;三是属浅根系作物;四是叶片分层互生,头部嫩叶丛生;五是营养成分多元,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丰富多样;六是食用口味上因含挥发油成分而独具异香,为很多人所喜欢。
从提质增收角度说,茼蒿对种植管护要求有4个特点:一是需适度密播;二是在适温生长期可多茬采收;三是偏喜氮肥,兼吸多样;四是喜水怕涝。
有点种植经验的朋友,当连看两遍茼蒿的上述两个方面10个特点,那对实现快速连茬采收应该如何管护,也就大体有数了。
1、抓住适温快速生长关键期,早采掐尖,实现50天3次采收。
从立夏交节前后跨越小满、芒种到夏至交节前后50天左右时间里,是茼蒿旺长采收期。
较耐凉冷,不耐寒、不耐高温,茼蒿的旺长采收适温期,是夜间气温10度到18度区间。注意,是夜间气温。低于10度,茼蒿生长相对缓慢;高于20度,茼蒿口味会打折扣、老化加速。
我的茼蒿第一次采收是在立夏前1天的5月4日,掐尖采收35公分多见方面积,收获鲜嫩茼蒿2斤。
据连续4年对比试验方案选优,适度密播、连茬采收,实现茼蒿50天采收3茬,收益翻番,不是有可能,而在必得。
2、叶片分层互生,头部嫩叶丛生特点决定了,适温旺长期掐尖采收,会越采越多。
茼蒿吃得是茎叶,属叶菜类。肥水到位,长到25公分左右,茎杆上会有4层互生叶片,头部擎着一丛肥大嫩叶,这个时候采收最好吃。
第一次采收
第一次掐尖采收,留茎基部2道互生叶,从头部约12公分处采摘,自种自吃最好是手掐,大田商品种植可用快镰采割。
掐尖后,顶部一对互生叶会快速生发两道腋芽,到20天左右采收第2茬,一茎就是两道顶部带茎叶丛;再一个20天左右采收第3茬,就会采收到手4道带茎叶丛了。
从重量上测算,3茬采收,大约等重。因为头茬虽然只有一束带茎叶丛,叶片却相对浓密肥厚;后两茬采收茎叶丛递增翻倍,单丛重量却相对较轻。
要想实现收益更大化,抓住适温生长关键期,早采,下手准狠快,管护好了,采收4茬也是可能的。
3、浅根系、耐凉冷和喜水怕涝特点决定了,茼蒿的给水要以喷淋和小水勤供为佳选。
这头采收,那头继续长
浅根系,耕作层吃水也浅,不需要大水漫灌。耐凉冷,立夏节气过半以后气温地温攀升较快,益在半上午时喷淋给水降温。喜水怕涝,要在晴天每天喷淋,隔三天浇次小水,畦面有积水要能及时排走。
4、营养成分多元、独含芳香挥发油特性决定了,基肥追肥也须多元化。
茼蒿属叶菜类,整个生长期喜欢偏氮肥,后期则对钾磷镁硼肥需求量渐次加大。
现在种茼蒿晚了,本篇且只说追肥。我给茼蒿准备的追肥,主原料是从水果店淘来的混合果皮、网购黄,辅料有多种厨余餐余和植物秸叶,充分沤发腐熟后,无异臭味,有天然香甜味。
水果皮黄豆等粉碎了装桶沤发
一是追淋叶芽肥。取沤酿汁液,按2:8比例兑水,在苗期间隔5天喷淋3次;在采收5天后间隔5天喷淋两次。喷淋肥液后第二天给茼蒿喷水冲澡。
二是将取汁后的肥渣与一半清水混匀,在采收第二天趁畦面稍干爽时浇淋。浇淋第二天半上午再复浇一小水,让肥液深渗地下。
5、因为密播,每次随采收须适度间疏拔棵和拔草。
密播茼蒿有的过密,不利于后期两芽四芽有适度空间生长。在采收时,过密处拣弱苗间棵拔除,有杂草也随手拔除。间拔弱苗和拔除杂草,也等于给畦面松土了,所以用不着不舍。这步工作必不可少,大为有益。
6、茼蒿所含芳香物质有天然避虫作用,为防杂菌侵染,可轮施草木灰和醋液。
草木灰在采割后即撒,有利于割茬快速愈合。撒施草木灰后第二天给茼蒿冲澡。普通米醋按2两兑10斤一喷壶水,在采割后第三四天喷淋芽叶和畦面。喷淋醋液后第二天给茼蒿冲澡。
草木灰每次采收后撒施一次就可。醋液可间隔5天复喷一次。
您种茼蒿了吗?已种,按照上述办法试试吧。没种欲种,白露秋分间可播。若觉这篇文章有用,可收藏。(待续)
来源:乔桥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