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济南革命文物资源“家底”逐步摸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7:33 1

摘要:近期,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奔走于城镇、乡村、山河之间,进行全市抗战文物调查工作,对济南市的各种抗战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摸清济南市抗战文物的“家底”。

近期,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奔走于城镇、乡村、山河之间,进行全市抗战文物调查工作,对济南市的各种抗战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全面的实地勘察,摸清济南市抗战文物的“家底”。

这次调查,是济南市革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研究展示具体实地调查工作中的一项。

“济南抗战遗址主题展”在龙奥大厦展出。(资料照片)

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提升

济南革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研究展示的创新性实践项目,是山东省内首次由文物考古机构主导开展的革命文物专项普查。

在调查中,考古人员创新采用现代调查工具与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走访、现状调查,对革命遗址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拍照、录像、航拍、现状测绘等,对革命遗址进行全面详细记录。突出调查路程、革命文物环境、人物访谈感受等纪实信息,提升革命文物立体感、人文感,并陆续完成济南抗战文物资源、济南战役文物资源、南部山区革命文物资源、莱芜地区革命文物资源、济南市革命文物资源的普查,济南革命文物资源家底逐步摸清。

同时,结合自身单位性质和专业特色,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先后负责完成了部分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以及方案设计和指导。比如: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在济南南部山区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指挥了济南战役。

针对这处济南战役重要革命遗址,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做了修缮方案设计,历城区文化部门依据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对社会开放,成为济南市一处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另外,市考古研究院以革命文物普查为基础,及时发现革命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对济南市委、市政府成立旧址等10余处革命文物修缮和展陈方案进行技术指导,推动其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提升。

济南革命遗址主题图片展在济南考古馆展出。(资料照片)

济南成为实施革命文物研究保护利用最成功城市之一

在保护、利用革命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市考古研究院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展览精品。

在实践中,市考古研究院多方位促进革命文物传播,加强成果运用,深化系统研究。融通多媒体资源,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

针对济南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数量众多的情况,市考古研究院创新采取分时间、阶段针对不同类型革命文物开展专项普查,既

提高了普查质量,又缩短了单项普查周期,促进了普查成果的及时转化。

创新采用纪录片拍摄方式,对调查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拍摄,突出调查路程、革命遗址环境、人物访谈感受等纪实信息,提升革命遗址立体感、人文感。

济南革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研究展示的创新性实践,让济南革命文物资源家底进一步廓清,保护水平全面提升,革命文物的整体研究保护利用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济南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由文物考古机构主动组织实施革命文物研究保护利用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

济南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有力推动了济南革命文物大数据库的建立,全方位、立体式调查手段大大丰富了革命文物信息采集内容,为后期革命文物展示提供丰富素材。在山东省第一、第二、第三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济南共有87处,数量名列前茅。96处革命遗址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一、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济南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省市级保护名录全面形成。

结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专业和职能特色,使革命文物展示成为常态。部分年度展示活动被列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济南也成为全省唯一由文物考古机构定期举办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的城市,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出版《济南革命遗址调查录》

实践成果获得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济南革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研究展示的创新性实践经过常年实施,已得到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针对革命文物的普查及展览展示曾先后被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

市考古研究院出版的《济南革命遗址调查录》,系统全面介绍济南革命文物调查研究成果,成为全省革命文物类知识读本范例。在相关期刊发表多篇革命文物研究论文,完成多项革命文物研究课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济南革命遗址主题图片展”被列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之一。此外,市文化和旅游局连续3年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为“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先进单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刊·济南抗战遗址(《济南文史》)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经营

以革命文物资源普查成果为基础,各政府部门也积极排查发现本行政区域内革命文物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并写入年度工作计划,济南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如中共章丘县委旧址修缮保护工程(一期)入选“第一届山东省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自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受教育党员群众10余万人次;长清区孝里街道南黄崖村、莱芜区雪野街道西抬头村、莱芜区茶业口镇中茶业村、钢城区棋山国家森林公园棋山观村、平阴县洪范池镇丁泉村、平阴县孔村镇胡坡村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红色文化特色村”;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一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单等。

近年来,红色旅游蔚然成风,红色文化、革命文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举办革命遗址主题展览、出版革命文物读本,让一处处革命文物走进百姓视野,提升革命文物影响力,促进红色旅游发展。通过红色旅游的发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经营,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就业,推动革命老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如:莱芜区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修缮提升,对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山东人民印刷厂等红色点位进行整体打造,完善配套设施,这些地点先后入选国家A级旅游景区。开园以来,山东人民印刷厂累计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38万余元。

济南革命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与研究展示的创新性实践是济南市考古研究院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方式上的探索和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不只是摸清了济南市的革命文物家底这么简单,更是对于济南革命文物资源再利用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济南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历史说话、用革命文物发言、讲好济南红色故事的集中体现。(济南日报·爱济南客户端记者:赵晓林 通讯员:艾楠)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