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董事长”现学网上开店,爷爷忙着赶订单,河南滑县两位老人做的鼓火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07:15 1

摘要: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氏制鼓火了,不少网友纷纷到其评论区留言“什么时候开直播”“70多岁正是闯的年龄”“上链接,我要一个”。

安氏制鼓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安金岭、安金配正在做鼓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贾利

一面鼓的“声音”能传多远?答案是可以传到全国各地。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氏制鼓火了,不少网友纷纷到其评论区留言“什么时候开直播”“70多岁正是闯的年龄”“上链接,我要一个”。

安氏制鼓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安金岭说:“我一定要精心做出非常漂亮、质量又好的鼓,让大家买了高兴、用着放心。”

“工厂”古稀之年的“老员工”和00后“董事长”

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四间房镇王道口村,有一家特别的“工厂”:这里的“员工”有两位70多岁的老年人,里面的工具都是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最年轻的是一位24岁的00后“董事长”。这是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氏制鼓的“做鼓车间”,也是两位老人每天“上班”的地方。

“我72岁了,俺哥79岁。”安金岭说。他和哥哥安金配是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氏制鼓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两人从小便跟着父亲学做鼓。

据安金岭介绍,安氏制鼓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安氏制鼓可制作大鼓、腰鼓、盘鼓、战鼓、拨浪鼓等不同种类的鼓。

“我们做鼓大概有38道工序,每一道都是手工完成。”安金岭介绍,在众多的工序中,有一道工序最考验技术,那就是“拼缝”,即制作鼓身时将木料一块一块黏合在一起。“木料间不能有一点缝隙,否则鼓的声音就不对,所以要一点一点磨胶,把它们粘在一起。”

做鼓50多年,对于做鼓流程,安金岭早已烂熟于心,但他也遇到了新问题。他用的手机是旧式老年机,面对顾客发定位的要求犯了难,再加上做鼓的手艺需要传承,便将孙子安传智叫回了家。

“我2022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工作了一年,2024年回来跟着爷爷做鼓。”24岁的安传智说,他从小便跟着家人学做鼓,“爷爷年纪大了,这份技艺也需要传承下去,我就回来了”。

走红“董事长”现学网上开店爷爷忙着赶订单

回家之后,安传智一边跟着两个爷爷学习做鼓,一边在短视频平台更新做鼓视频。不过他们的爆火是在一名博主“探访”之后。

“他是一个专门做非遗和传统文化的视频博主,他刷到我们的视频时说想来看看,我没看到他的信息,他一路打听着来了。”安传智说。该视频博主拍摄的视频目前已有60多万点赞。

一条视频的爆火让安氏制鼓走红,网友纷纷留言买鼓。

“最开始我发视频只是想记录一下制鼓日常,没想过要在抖音开店或者直播卖货,视频火了私信回复不过来了,开始现学抖音开店和做链接。”安传智说,“以往是一星期或者两星期有一个做鼓订单,4月份爆火之后的那次直播大概排了200多面鼓,两个星期左右发完。”

直播爆单的同时,不少网友注意到安金岭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在爆火的那条视频中,安金岭笑着面对镜头说:“我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四间房镇王道口村安氏制鼓技艺传承人,现在做各种鼓,全部是手工木制。”爆火后的视频里留给大家的是认真做鼓的身影,有网友在评论区调侃“爷爷怎么不笑了?”。

“不是不笑了,过去订单松松散散的,咱也没上过网,结果现在网上订单多了。没有现货得抓紧时间做鼓,不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安金岭说。

虽然视频中忙碌时没有笑,但这位非遗传承人心底是高兴的:“这么多人信任我做的鼓,真开心。”

大鼓声音浑厚,小鼓声音清脆。

他们做的鼓已经发往全国各地,小小的拨浪鼓带着非遗的口碑和技艺越响越远。

“直播之前,主要是附近的村庄或者周边县市的人来做鼓、修鼓。火了之后,全国各地的人都买我们的鼓。”安传智说,“之前找我们做的大鼓多,火之后要拨浪鼓的多。”

关于做鼓的未来,他们也有不少规划打算。“现在我们是在自己搭的房子里做鼓,火之前我们也向村里申请了,正在申请审批新的场地扩大规模。”安传智说,“也有网友说想要把鼓做成小挂件,这个建议太好了,我们正在研究怎么做成小挂件。”

编辑:陈梦伊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