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木雕技艺 匠心点亮无声世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彦锋的创业故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8:53 2

摘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牡丹区黄堽镇的匠工木雕非遗工坊,李彦锋正握着听障人士魏言壮的手,指导他在牡丹木雕上刻画花瓣脉络,“咔嗒咔嗒”的雕刻声此起彼伏。12年来,这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耕鲁西南大地,谱写了传统技艺传承与助残事业交融的动人篇章。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牡丹区黄堽镇的匠工木雕非遗工坊,李彦锋正握着听障人士魏言壮的手,指导他在牡丹木雕上刻画花瓣脉络,“咔嗒咔嗒”的雕刻声此起彼伏。12年来,这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耕鲁西南大地,谱写了传统技艺传承与助残事业交融的动人篇章。

出身木雕世家的李彦锋自幼痴迷雕刻艺术,常随父亲研习传统技艺。2013年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上,他敏锐捕捉到游客对牡丹主题纪念品的需求,发现“非遗+文旅”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牡丹区政协委员,他在调研中发现全区1200余名听障人士中,多数具备劳动能力却难以就业。

如何将木雕技艺传承与助残就业有机结合?这个构想在他心中悄然萌芽。2017年,他自筹资金成立了菏泽市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创办了“无声王国工坊”,专门面向听障人士教授木雕技艺。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一方面,沟通障碍使听障学员难以准确掌握雕刻技巧,导致材料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如何将牡丹元素巧妙地融入传统木雕,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突破沟通障碍,李彦锋买来手语教材,每天下班后便跟着视频学习手语。三个月后,他终于能够用简单的手语与学员进行交流。为解决牡丹元素与传统木雕结合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牡丹深浅浮雕和透雕技法相结合的技法,使木雕花瓣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每天清晨七点,工坊的电动门准时开启。24岁的潘玉国总是第一个走进车间,他用手语比划着告诉李彦锋,自己昨天在家练习雕刻直至深夜。这位曾被多家工厂拒之门外的听障青年,如今已是工坊技术骨干。

为帮助学员理解创作理念,李彦锋创新采用3D动画演示牡丹生长,通过震动感应传递花瓣舒展韵律,借助触感板辨识木材特性。在他的带领下,工坊开发出30余个系列产品,获近千项知识产权保护。“花开富贵”牡丹笔筒更是斩获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等殊荣。其组建的非遗创作团队先后荣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齐鲁工匠”等称号。

每月的第三个周六,是工坊的“开放日”。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木雕制作流程,李彦锋总会耐心地演示雕刻技法。“要让非遗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传承才有未来。”李彦锋说。在他的推动下,牡丹区12所中小学开设非遗体验课程,累计培训学生3000余人次。

工坊的成功模式正产生辐射效应。2024年,李彦锋联合政协委员发起“非遗助残联盟”,吸纳剪纸、鲁绣等6个非遗项目,搭建共享直播间,通过“非遗+直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残疾人收入。

如今,站在新建的非遗文化产业园内,李彦锋又在描绘新的蓝图:筹建木雕技艺传习所、打造沉浸式曹州牡丹文化体验馆、开发数字非遗课程……用非遗的火种,在无声世界里点亮希望之光,照亮更多残障人士的精彩人生。

菏泽日报记者 张慧

来源:菏泽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