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初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9:09 1

摘要: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以专项立法形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系统性法治保障。这部法律共9章,涵盖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权益保护等核心领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5月20日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以专项立法形式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系统性法治保障。这部法律共9章,涵盖公平竞争、融资促进、科技创新、权益保护等核心领域,将过往的政策性支持转化为法律条款,既是国家对民营经济地位的法律确认,更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笔者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解读,以供企业家们参考。

一、破除隐性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环境

市场经济本质原应是公平竞争的经济,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获取等领域长期面临“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歧视。例如,部分政府项目优先选择国企,招投标中存在限制条款,导致民营资本难以进入高利润领域。

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消除所有制歧视、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上迈出关键一步。此前,2024年8月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虽明确提出审查所有法律、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中的歧视性条款,但其作为行政法规的法律位阶较低,实践中难以对更高层级的法律文件形成有效约束。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第二章“公平竞争”,以法律形式系统性解决了这一矛盾。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性政策。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定期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等方式,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有效构建。例如,第十四条规定公共资源交易不得排斥民营企业,第十三条强调在土地供应、资质许可等方面平等对待民营经济,从根源上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

二、拓宽融资渠道,激活资本活力

近几年,经济形势愈发严峻,银行贷款批不下来、抵押物要求过高、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是困扰很多中小民企的难题。特别是初创或轻资产企业,往往会因缺乏担保,被迫转向高风险的民间借贷,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但《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将从制度上解决这一困境。

(一)丰富融资方式: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一条,允许企业以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降低对实物抵押的依赖;

(二)引导资本流向: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鼓励民营经济组织与政府合作,盘活头部企业投资潜力;

(三)优化金融服务: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要求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民营经济的金融产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面临技术转化难、研发投入不足等挑战。而《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科技创新”章节,提出三大支持路径:

(一)开放国家资源: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二十八条,民营企业可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使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二)保护知识产权: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将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实施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进行惩罚性赔偿;

(三)鼓励模式创新: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十一条,支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试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四、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权利保护

《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权益保障,尤其针对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回款难”问题。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后再次通过法律的形式为企业主提供了切实保护。

(一)严控拖欠行为: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六十八条,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需合理约定付款期限,禁止以“背靠背条款”拖延支付。

(二)强化监督问责: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六十七条、第六十九条,审计机关需定期核查政府部门和国企支付账款情况,地方政府需设立专项保障机制清理历史欠款。

(三)司法快速通道:根据《民营经济促进法》第六十八条,法院对拖欠账款案件及时立案、审理和执行,大幅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它不仅进一步释放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支持的积极信号,还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维权、可落地的法律工具。

希望企业家朋友们可以借此多了解国家发展方向,推动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抓住这个机遇做大做强。同时一定要做好合规管理,避免触碰法律红线。毕竟有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保驾护航,企业将不再是在“夹缝中生存”,而是在“法律中发展”。在这个强信号之下,企业走得再快,也要走得更稳,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作者 李亚男

责编 高萍

特别声明

本文为如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后台。本公众号的信息仅作一般性参考,不应视为如闻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针对特定事务出具的正式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有意就相关议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上海如闻律师事务所

《金刚经》卷首语:“如是我闻”,如闻律师事务所藉此得名。“盛世法,如闻人”是本所之铭。法律的精神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正确实施,公平价值得以实现,离不开一位好律师来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愿我们能和您一起,在这个新时代里,追逐梦想,实现梦想。所有的如闻人,以钻研精神,饱含着无限热情,践行着法律者的初心,为所有如闻的朋友们,做好专业的服务。

我们的精神就是:如你所需,如闻永远和你在一起。

来源:如是我闻Rew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