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位与王万青有着不同交集的报告团成员,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与王万青同志间的感人故事。现场一次次响起的掌声,是大家对这位“时代楷模”最深情的致敬和最深切的怀念。
莫道短暂,追忆永恒;莫道无名,人心是名。
王万青,这个普通的名字,即便又一次聆听,依然直击心灵、震撼人心,令人肃然起敬。
5月12日下午,甘南大剧院内一片肃穆,榜样之光 照亮奋进之路——“甘南大讲堂”王万青同志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在这里举行。
5位与王万青有着不同交集的报告团成员,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讲述了自己与王万青同志间的感人故事。现场一次次响起的掌声,是大家对这位“时代楷模”最深情的致敬和最深切的怀念。
1968年12月26日,王万青怀着对父母的眷恋和不舍,坐上了开往大西北的火车,他选择了甘肃甘南,选择了玛曲草原,选择了56个无悔的春夏秋冬。
作为王万青的长子,王团胜在报告中追忆了父亲在玛曲草原工作生活期间对他耳濡目染的一些影响。
“读书看报是我父亲生活的一部分。小时候我就看到家里床上、椅子上、桌子上和他的值班室里到处都是书和报刊,到外地出差,包里也总会带着一本英语和一本俄文书。在阿万仓工作的二十多年中,他总是查阅一套俄文版的医学百科全书,边翻译边学习边工作……”
从上海到玛曲草原的第一天起,王万青就保持着记工作和生活日志的习惯,而且坚持了50多年,他在工作学习中也随时记笔记、记心得和总结经验教训。父亲对学习的执着,也启蒙和培养了王团胜时刻不忘看书学习的习惯。
王团胜说:“今日回想,父亲督促我多学的这些知识为我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医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对我诠释了造就一颗医者仁心的艰辛和不易。”
“面对阿万仓乡艰苦的工作环境,王万青没有丝毫退缩,始终乐观以对,甚至把耳边时常响起的藏獒低号,称作‘草原行医交响乐’……”阿万仓镇党委书记杨尼布在报告中说。
在阿万仓,王万青的马背成了牧民的“流动医院”。为了救助生命垂危的患者,他不顾山路陡峭,纵马疾驰,哪怕摔得胳膊脱臼,也咬牙坚持。他和妻子一同开展预防接种,穿梭在一顶顶帐篷之间。
从阿万仓乡卫生院到玛曲县人民医院,王万青一待就是56年,他多次放弃回上海的机会,他说:“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王万青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誓言,退休后仍坚持留在草原,为牧民治病送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王万青把无疆大爱播撒在草原上,把健康希望送进了帐篷里,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的由衷信任,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他将自己的爱情、亲情和热情,都融入了这片深深爱着的草原,兑现了“一定要用毕生所学,好好服务牧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78岁的老党员贡布扎西颤抖着说:“他来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消毒’,他走时,我们的孩子能看懂体检报告。”尽管他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阿万仓草原,激励着无数人前行。
州疾控中心干部牛婧赟说:“王万青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医疗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扎根基层,勇于奉献。我们要沿着他奋斗的足迹,把‘草原曼巴’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玛曲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祁武志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作了题为《一生一诺绽芳华》的报告,为大家讲述将青春和热血毫无保留奉献给玛曲草原医疗卫生事业的伟大医者——王万青同志的感人事迹。
“在与王万青共事的7年里,他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长辈。他对医疗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成为我学习和工作中永远的榜样与楷模。”祁武志说。
1990年的玛曲县人民医院条件异常艰苦,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极度匮乏,医疗设备也极为简陋,只有几台陈旧设备,王万青没有丝毫退缩,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在艰难的战场上毅然扛起使命。
那段日子,王万青几乎承担了医院所有的医疗工作。他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无论是常见疾病、急危重症患者,还是复杂的疑难杂症,都认真诊疗救治。白天,他在门诊为患者仔细诊断,耐心询问病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夜晚,只要有患者需要,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很多个深夜,他被紧急的敲门声唤醒,他的脚步从未迟疑,眼神中始终充满坚定和关切。
“王万青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辰,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身边的人”。祁武志说,“他常对我们年轻医务人员讲,医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就像一棵不断生长的树,只有不断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许多年轻医生在他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医院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像一颗颗星星,在王万青同志这颗耀眼的恒星照耀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
在玛曲,王万青不仅是医生,更是民族团结的使者。
在阿万仓的工作与生活实践中,王万青同志深刻认识到,尊重并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他深入牧区,与牧民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当地传统节日和活动,主动学习并传播民族文化,与牧民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与此同时,他将现代医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理念引入草原,有力地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王万青与草原的缘分,不止于救死扶伤,他与藏族妻子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无数个春秋。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草原上的一条小河,清澈而又温暖,成为民族团结的缩影,在这个家庭里,既有汉族的文化传统,又有藏族的风俗习惯,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充满了温馨与幸福。
王万青的故事,是千万个援藏、援疆、援边干部的缩影,他用一生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伟业,只需要像格桑花一样,把根扎进共同的土地,让每一片花瓣都绽放出不同的色彩,却向着同一个太阳生长。
甘南州人民检察院干警房涛在听完报告后说:“作为身处王万青同志曾经奋斗热土的一员,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主动承担起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职责。赓续他扎根热土的奉献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各民族在深度交往中增进理解、在广泛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密切交融中携手同行。”
王万青曾满怀深情地说过:作为一名医者就要不忘坚守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矢志不渝坚定信念!民族团结进步和救死扶伤事业就是我的初心使命,是草原给了我人生的价值,我热爱草原,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草原,愿意化为草原的泥土;如有来世,我还将奔赴草原。
泪水模糊了双眼,掌声潮水般响起。
这是一场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报告会;这也是一场点燃精神火炬、催人奋进的报告会。
大家纷纷表示,将大力弘扬王万青恪守初心、坚守使命、勇于创新、朴实纯粹的崇高精神、爱国情怀和意志品质,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笃行实干、善作善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南篇章。
来源:用户742866174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