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2024业绩解读:现在R&D强,未来M爆发力更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0:01 1

摘要:新增项目数:新冠前,基本上在60个左右;新冠期间,因为公司项目的执行力、项目的速度、项目的质量,从60个提升到120个左右;2024年在技术上又突破了,做到150个。

噪声这么大,客户还要和药明签约的原因是药明的服务、执行力!

一.业绩亮点

1、新增项目数:新冠前,基本上在60个左右;新冠期间,因为公司项目的执行力、项目的速度、项目的质量,从60个提升到120个左右;2024年在技术上又突破了,做到150个

2、赢得分子:跟随分子是主战略,但2028年开始赢得分子。赢得分子就是合作伙伴如果项目没有做好,客户需要挑新的人来做,我们能不能拿到更多的项目;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原来是在内部做的,现在转到外部做,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分子赢过来。

从2018年已经赢来十个分子,而且只有1个是三期临床,或者是商业化的。但到去年,在地缘政治噪音这么大的情况下,公司赢得分子数是20个,跟2018年比起来翻倍,最重要的是现20个里面13个是三期和商业化的,也就说明客户愿意把三期临床项目,甚至商业化项目转到药明生物来生产。我们能够管理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确定就是我们项目肯定能做好,能够按时交付,能够高质量交付,也不会出大的技术问题。

3、未完成订单:过去几年,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增长速度非常快,近200亿美元。200亿美元的体量增长是非常难的。然后每年消化。去年消化30多亿美元,那即使签30多亿美元订单,也相当于是持平。如果要增长10%,就要签50多亿美元的订单。只有在签大订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让backlog(指企业已接收但尚未完成交付的订单集合)增长,现在能维持backlog相当不错。

不要过分期望backlog快速增长,一是因为盘子大;二是现在做项目速度加快了,很多项目如去年一月份签的项目,去年九月份已经做完了。做R里的项目速度降到6-9个月,以前是18个月。做项目速度慢的时候,项目还在backlog里,做项目快的时候,backlog一年一看,根本就没有体现。年初签的项目年底就没了,变成收入了,没有体现在backlog里。

稳健的backlog,只要它平衡,只要它没有明显的下降,业务的可持续性还是能够看得见。

4、研发管线:管线占全球外包管线40%以上。

项目基本上能够代表行业发展情况:

双抗增速32%;ADC增速37%;别的蛋白增速10%。

药明生物在双抗和ADC上面有最强的技术平台。在传统的单抗领域,全球有30家公司跟我们竞争;到双抗,可能就只有15家公司跟我们竞争;到ADC,可能只有7-8家跟我们竞争。随着项目复杂度越来越大,赢项目的概率越来越大。双抗项目赢的概率40-50%,ADC项目赢的概率可能是50-60%。

如果哪天在新闻中看到在老年痴呆、糖尿病、罕见病、自免、肿瘤上有突破,有40%的概率这是药品生物是突破的赋能者。

二.业绩概况

1、业务数据:

1)项目数:2024年项目数增长了17%,从近七百个项目增加到现在817个。

2)非新冠业务收益增速:过去一年的噪音非常大,非新冠业务增速达到了13%。

3)新增项目数:在大环境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新增项目数151个,是历史新高。

4)非新冠商业化项目数:非新冠商业化项目数有非常大幅度增长,从16个到21个,同比增长31.3%。

5)未完成订单:未完成订单185亿美元,虽然有略微下降,主要是因为默沙东疫苗项目拿掉了近30亿美元的未完成订单,如果不看这个,还是有一个相当完美的增长。

2、财务数据:

1)收入:收入增长9.6%,从170.3亿元增长至186.8亿元。扣除新冠业务,同比增长13%。

2)经调整EBITDA:经调整EBITDA80亿人民币,增长14.4%。

3)经调整纯利:经调整纯利也增长9%到54亿人民币。

4)经调整毛利率:经调整毛利率为45.4%。

历经十年的发展,药明生物的营收从3亿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180多亿人民币,经历了一个超高速增长。过去几年,因为有新冠业务,公司也把新冠业务机会抓住了。现在因为公司的体量,盘子非常大,不太可能恢复到前面50%的增长,但下面几年还会实现高速增长。

3、分阶段收入:

1)R和D,药明生物在行业里非常领先,临床前业务增速非常快,在2024年同比增长了30.7%。只要客户有项目,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巴黎,在瑞士,在波士顿,在上海,药明生物应该是他们首选。在去年那么复杂的情况下,R和D增速还是30%,就证明公司客户的粘性非常强。

2)一期临床二期临床项目增速稳定,更多的是项目本身的特征,医药项目,有的项目走得快,有的项目走得慢。

3)三期临床+M。M看总数略有下降,但非新冠非常稳健,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M都在起始阶段,现在有66个三期临床项目,21个商业化生产项目,这些项目都刚刚开始。像我们大的CMO项目一年也能做到100个million,但我们大部分项目还是在5到10个million,也是这个原因,越往后,我们的M后面有很大的爆发力。很多传统的CMO他们的M项目都已经在中期,甚至是项目的晚期,这就是药明生物和别的同行不一样的地方。

R和D非常强,非常稳健;M后面有很大的爆发力,这也是药明生物增长的最大一个动力。

4、收入地区分布:

收入分布是结果,我们没有办法去管理这个结果,我们想服务全球所有客户,不管是北美还是欧洲,中东,亚太。

1)北美:收入同比增长32.5%,占比57.3%,增速最快。

两个原因:

一是大部分客户在北美,投融资好,跨国公司非常有资源;

二是过去几年中国有很多项目出海,项目的接收者也是北美,就是跨国公司,美国biotech公司。

2)欧洲:收入同比下降15.9%,占收入23.1%。

过去几年,我们的大客户不管是阿斯利康,还是GSK,做了很多新冠项目,阿斯利康几千万份的疫苗,还有几吨的新冠抗体,GSK也是几吨的新冠抗体。所以我们在欧洲拿到了很多新冠项目,基数比较高。同比欧洲是下降,但如果扣除新冠和个别首付款收入影响,还有一个低个位增长。

3)中国:收入同比下降9.6%。

现在中国投资环境比较有挑战,很多企业在融资的阶段,另外中国优质的资产也被海外公司出海,拿到国外去做。如果默沙东从中国拿一个项目过去,这个项目会记在北美,而不是记在中国,这也是北美增速快的原因之一。中国占的收入比还是比较稳健,15%左右。

4)日韩:收入增长19.7%。

基数不大,但增速相当不错。

药明生物不管客户在哪个国家,我们是做服务的,把客户服务好就行。

三.R、D、M端进展

1、R端:十年前开始投资。当时就判断很多biotech公司需要技术平台,尤其双抗和ADC的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将来能够赋能更多的小的客户。现在我们的技术平台不光是biotech公司在用,甚至是跨国公司也在用。两年前和GSK签了项目的战略合作,因为他们认为我们的CD3技术平台可能是行业最好的之一。去年默沙东收购了一个公司,用的是我们CD3的技术平台。在全球药明生物CD3技术平台应该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有好的技术平台,不光可以获得一个非常好的首付款,后面还有里程碑,将来的销售提成。

如果公司和GSK、和默沙东的项目成功的话,销售提成带来的利润将来远远超过我们生产带来的利润。因为这是我们的IP,产品销售额的提成可能是3%、5%,甚至到10%。一般生物药的生产成本是销售额的10%,现在我们销售提成就能拿到10%,所以将来即使不做生产,R端带来的利润远远超过生产的利润,是生产利润的2-5倍左右。

R端是药明生物皇冠上的钻石,是公司将来不断提高利润的最主要保障。现在和GSK、默沙东只是我们公开的跨国公司,还有好几个其他跨国公司和我们合作,一共有50个这样的项目。去年7个R端的项目就拿到了1.4亿美元的付款,一半在去年,一半在今年。这50个项目的分布,已经有几个项目在商业化,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商业化的项目,如PD-1、PD-L1,我们能拿到低位数的销售提成。

我们第一个能够拿到比较明显的或者比较大的销售提成的是RCUS/吉利德的PD-1,虽然它在行业不是最领先的,它卖十亿美元,我们能拿一亿美元的销售提成。生产全部给我们做,大概也有一亿美元收入,那么按20%的利润率,就是两千万美元的利润。所以这个项目生产加上销售提能,我们有1.2亿美元的利润。

再次证明:R将来对收入的贡献,对利润的贡献,尤其是对利润的贡献是远远超过M端的利润。

2、D端:去年R和D收入增长30%,本身就是对公司D端能力完美证明。

D端现在客户不管是小的biotech公司,还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只要他有业务需要做D,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药明生物。

在我们进到这个行业之前,做一个D是24个月,去年公司把平均时间提到9个月,如果客户愿意加快,愿意多付公司一两百万美元,我们能把时间做到6个月。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合作是基于我们给他完美的赋能,给他完美的交付,最重要的是我们帮他省时间。

Biotech公司跟Pharma拼的就是执行力,我们让所有的公司都能加快研发。

目前行业里大部分的竞争对手做D的时间还是15个月,这是在我们一两年前的水平,去年我们把时间又做了9个月。这是为什么去年有那么多噪音,但我们的市场份额在增加,签到151个项目,这是因为我们能够更完美的交付,交付目前是100%,所有的项目到我们这来就能交付,而且比别人要快几个月的交付。

最近,越来越多中国项目出海,出海的项目中,不管是biotech公司还是跨国公司来收购的时候,很多项目都是药明生物赋能的。好几个跨国公司研发的一号人物都跟我说,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的,他们想去收购的公司里药学部分,我们做的比例超过50%。

默沙东、礼来、GSK的研发投资下去收购公司,全球范围之内50%以上都是药明生物做的,到中国是70%以上都是药明生物做的。另外这些公司卖了之后,这些项目还是完全留在药明生物。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两个项目会转出去,因为跨国公司自己内部有产能,把项目转回去,但基本上没有把项目转到竞争对手那的。

D端到去年为止,已经在全球做了600个项目申报,光去年一年就做了124个项目,我们大部分小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在10个左右,大的竞争对手也就是20-30个。在行业里,我们每年做的IND可能是行业里排第二到第五加在一起的总和,去年做了124个IND,今年可能会更多,因为去年签了151个项目。

3、M端,下面几年的增长M端会非常的快,最主要的原因是Follow the Molecule这些项目已经成熟了,另外Win the Molecule的成果还在不断进来。

PPQ项目在不断增加,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是先上三期,然后做PPQ,PPQ是产品上市必经的一步,而且PPQ的项目成功不成功,对这个项目本身上市有巨大的影响。另外我们做PPQ成功率非常高,过去五年之内,大概只有一个项目PPQ出问题要重做。对客户来说,做一个PPQ本身是一年的事,重做PPQ的话,项目本来一年就变成两年,肯定要耽误产品上市。公司不仅PPQ项目多,且成功率高,让客户对我们的M端有巨大的信心。即使在去年噪音比较多的情况下,仍然有10个美国公司的项目,在我们中国基地生产,将来在中国上市,就是基于我们完美的执行能力。

除了执行之外,另外是质量。公司目前是行业里100%成功通过检查的公司。2024年获得一次欧盟豁免检查,为客户节省数百万美元和6-9个月时间。

公司R、D、M将来会形成三条线,中国一条线,新加坡一条线,欧美一条线。基于这样的布局,能够保证公司持续稳健的发展。

四.全球生产基地情况

1、爱尔兰:药明生物在爱尔兰有很大的投资,爱尔兰厂进展非常好。爱尔兰三个生物药原液生产工厂(MFG6.1、MFG6.2和MFG7)均获得了爱尔兰健康产品监督管理局(HPRA)的GMP认证,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卖到别的国家去。也有多个产品做了PPQ,PPQ是生产的前置。

爱尔兰工厂,目前在生产的三个产品都是重磅大量的产品,这些产品能够给公司贡献稳健的收入。另外在爱尔兰我们也能够做16000升的规模,而且成本和不锈钢完全一样,看不出区别;PPQ在爱尔兰目前也是100%成功。希望能够很快赶上中国基地的执行力。

2、美国伍斯特:伍斯特厂重新设计后,规模更大。最早之前设计是6000升,现在变成了36000升,把美国厂变得更大。

3、新加坡:新加坡第一个厂今年年底就建好,去年三月份打桩,今年年底厂投产,这非常了不起,在海外能够有这样的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将来把大部分的生产基地放在新加坡的因素。

新加坡是能够同时完美体现药明生物的速度和质量的地方。在海外,通常都要做三四年的时间,新加坡我们两年时间内把它把建好,接下来药明生物和药明合联都会在新加坡做大规模的投资,估计会投资超过20亿美元把我们的生产基地建好,能够更好的服务全球客户。

五.核心业绩指标对比

1、业绩

1)营业收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

2)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凯莱英

3)净利润: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凯莱英

4)净利润同比增速: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凯莱英

2、盈利能力

1)毛利率:凯莱英>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康龙化成

2)净利率: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

3)净资产收益率: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药明生物>凯莱英

3、研发能力

1)研发费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

2)研发费用率:凯莱英>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

4、全球化收入占比

海外收入占比:康龙化成>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凯莱英

5、产能

药明生物:完成16个PPQ项目。

药明康德:多肽固相合成产能4.1万升。

康龙化成:宁波大分子生产基地2024年上半年部分投产,年处理抗体药物能力达1500L,但受建设投入影响,大分子业务毛利率为-50.07%,仍处于亏损阶段。

凯莱英:多肽产能21kL(2025达30kL)。

6、估值

药明生物目前PE(TTM)为23.67,处于低位区,PS(TTM)为4.24,处于低位区。

药明康德目前PE(TTM)为16.28,处于低位区,PS(TTM)为3.92,处于低位区。

康龙化成目前PE(TTM)为22.17,处于低位区,PS(TTM)为3.24,处于低位区。

凯莱英目前PE(TTM)为24.36,处于低位区,PS(TTM)为3.98,处于低位区。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来源:巴菲特读书会周立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