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商丘故事”讲精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0:01 2

摘要:商丘,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九州通衢,货畅其流。从上古传说到近现代历史,再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商丘故事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故事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更多商丘元素丰富中国故事叙事,增强中国文化的向心力凝

商丘,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传统文化源头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九州通衢,货畅其流。从上古传说到近现代历史,再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商丘故事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是中国故事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更多商丘元素丰富中国故事叙事,增强中国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吸引力,对每一位商丘人来说,是责任,更是使命。

这个“五一”假期,商丘旅游景点可谓嗨翻天,处处尽显摩肩接踵的“人从众”的名场面。从芒砀山的汉墓群,到古城的棋盘大街,从博物馆的历史隧道,到黄河故道的碧波涟漪,无不在讲述着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荡气回肠、真情感人的商丘故事。

商丘故事中有抵御强敌、保家卫国。商丘姑娘花木兰代父从军,将孝道与报国精神完美融合。唐朝安史之乱,张巡率军坚守睢阳十个月,以寡敌众,以“守一城,捍天下”的悲壮诠释了忠烈爱国精神。执掌应天书院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个人修身与家国命运相系,塑造了士大夫的忠义典范。

商丘故事中有忠孝仁义、诚信友善。商朝贤臣微子启治国理念强调以德服人,奠定了孔子“仁政”思想的基础。商祖王亥“以诚兴商”,在葛国饥荒时拒绝趁火打劫,无偿支援粮食,树立“诚信仁义”的商业准则。明代学者宋濂幼时家贫借书,寒冬腊月连夜抄录,以守还书之约,其“人无信不立”的故事被写入蒙学经典,成为诚信教育的鲜活教材。新时代“河南好人”孔得发,28年来一直践行“一人助我,我助千人”的承诺,在助困助学、助老助残的公益之路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乐善好施”的真正含义。

商丘故事中有拼搏担当、开拓创新。商丘先民在与自然和人类生存的斗争中,发明创造伴随着历史发展进程。钻木取火、开山治水、歌舞戏曲、哲理学思,无不贡献着商丘智慧。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本心,徒步数日赴楚阻止攻宋,以智勇化解战争危机。他“摩顶放踵利天下”的担当精神,至今被视作中国人侠义品格的源头。

淮海战役中,商丘116万民众推着小车支援前线,伟大的支前精神融入红色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商丘人把昔日的黄泛区,变成了年产粮食140亿斤的豫东粮仓。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更比史上九州通衢。制冷、鞋业、肥料、纺织、超硬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的集群建设,是商丘人写就的拼搏担当、锐意进取,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奋斗故事。

“五一”期间,商丘古城、火神台景区的民俗非遗表演、历史故事实景演出,商丘博物馆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法,把枯燥难懂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象化,更有琳琅满目的美食吸引,让商丘古城及其周边成为了历史与活力交织的狂欢场,味蕾与视觉共舞的盛宴地。讲好商丘故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比如,改进宣传报道方式。数字中国已经深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认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宣传报道方式。在宣传报道的实践中,主流媒体不妨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让新闻宣传、典型报道故事化、可视化、艺术化,沾露珠、接地气。

比如,激活民间能人力量。短视频的火爆证明民间能人潜力无限,在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很多商丘民间非遗传承人和非专业演员、歌手、故事讲述家。他们或展示非遗作品、或讲述商丘历史趣事、或推荐特色美食、或翻唱经典戏曲唱段、或创作影视作品,这些宝贵资源,不妨出台优惠政策进行创作扶持,鼓励引导他们成为讲好商丘故事的主体。

比如,文学与影视作品联动。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的血液,是鼓舞人民群众奋力前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能量。挖掘商丘历史上符合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历史传说、重要事件,创作文学精品,拍摄反映商丘文化IP的影视作品,让其成为构建商丘文化品牌的放大器,进一步促进商丘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比如,加大社会融资投资。凭借东风好使力。国家出台扩大文旅有效投资、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等相关政策。目前,商丘市正在聚集“四高四争先”,制定了打造“殷商之源在商丘”的方法路径,我们不妨作好文旅项目规划,加大社会融资投资力度,为商丘元素表达中国故事夯实物质基础。

讲好商丘故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摸索、创新、实践。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厚积薄发,脚踏实地。

“青砖黛瓦为幕,古韵新声作引”。“五一”期间,豫鲁苏皖戏迷擂台,成为商丘吸引游客的流量担当,也让外地游客切实感受到了的商丘戏窝子的文化底蕴。

让商丘故事“活起来”。文化重在内涵,故事重在鲜活。以商丘故事诠释中华文化内涵,题材的选取和多元的表达、表现手法至关重要。商丘故事的文字记载、历史遗存比比皆是,要让这些故事活起来,考验的是再创作者的智慧。商丘师院的30集短视频《殷商之源 诗述商丘》、即将上线的商丘广播电视台AI创作的情景剧《殷商纪源》,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商丘各大景区景点通过“数字化+场景化”手段,将历史人物和故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有感官体验,能产生精神共鸣,是让故事活起来的良策良方。

让商丘文化“动起来”。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讲好商丘故事的重要途径。比如,以殷商文化为核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与开封、郑州、洛阳共建“中原历史走廊”,推出联名文旅线路。借力“黄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将商丘故事纳入黄河文明叙事体系。比如,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依托抓手,借助头部博主和央媒资源,形成多平台、多语种的传播矩阵,不但吸引游客实地游览商丘,还可以吸引海内外观众线上“云游”商丘。

让商丘城市形象“立起来”。商丘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如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开放包容,这是立体展现新时代商丘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在科技创新上,我们要讲好燧人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故事;在经济发展上,我们要讲好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实现商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在文化建设上,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商丘文化的繁荣发展的故事。通过讲述多元的商丘故事,展现新时代的商丘发展新成就,树立商丘城市的新形象。

道路千万条,实干第一条。良好愿景需要通过不懈奋斗去实现。数字智能时代,讲好商丘故事,为我们开辟了无限可能。

来源:飞创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