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让我们将探寻的目光聚焦于沈阳“工业长子”的身份,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从它厚重的工业历史、蓬勃的创新活力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中,探寻它连续“出圈”的密码。
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
秋晚和端午特别节目连续落户沈阳
当粽叶飘香、龙舟竞渡之时
全国观众将再次在大荧幕前看到沈阳
在这背后,沈阳究竟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
▼▼▼
今日,让我们将探寻的目光聚焦于沈阳“工业长子”的身份,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从它厚重的工业历史、蓬勃的创新活力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中,探寻它连续“出圈”的密码。
工业,是沈阳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这座工业文明的殿堂,便是沈阳工业辉煌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今年“五一”期间,这里迎来了一次游客潮,75275人次的游客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4.02%。这一组组数据,不仅是游客对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的认可,更是沈阳工业文化强大吸引力的生动体现。
工业文明的钢铁传记
历史与现代的交响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记忆的殿堂,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之一,更是沈阳乃至中国工业发展史的鲜活见证。
步入馆内,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300多项“新中国工业第一”如璀璨星辰,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的金属国徽,到深埋地下的盾构机部件,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沈阳这座“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辉煌与荣耀。
这些“第一”,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记录,更是新中国工业建设筚路蓝缕的重要缩影,它们见证了沈阳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工业长子”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数产业工人怀揣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工业的执着热爱,在艰苦条件下默默奉献,用双手和智慧铸就了中国工业的脊梁。
然而,沈阳的工业魅力远不止于此。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这座城市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演绎着工业文明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红梅文创园,曾经的老厂房在设计师的妙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红砖墙内,先锋艺术展与工业遗迹交相辉映,让人们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1905文化创意园里,铁西老工业区的齿轮声化作Livehouse的动感音浪,工业记忆与新潮玩法在这里激烈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种融合,不仅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更是沈阳这座城市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城市的刻板印象,让沈阳在历史的厚重感中,增添了一份时尚与活力。
1905文化创意园。
“智”造赋能
从“工业长子”到创新先锋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沈阳并未满足于过去的辉煌,而是以“智”造为笔,重新书写着“东北老铁”的传奇。
新松机器人,这家诞生于沈阳的高科技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跑圈”。从汽车制造到航空航天,从物流仓储到医疗健康,新松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们以精准的动作、高效的性能,展示着中国智能制造的强大实力。
国产盾构机,这个曾经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领域,如今也在沈阳实现了重大突破。从这里掘进的盾构机,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中大显身手,还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中。它们如同钢铁巨龙,在地下深处开辟出一条条交通大动脉,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沈阳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近年来,沈阳不断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同时,沈阳还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沈阳的核心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这一规划的出台,为沈阳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沈阳的“智”造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袋鼠机器人能够适应森林防火等应用场景。
沈阳,不仅是一座工业之城,更是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活力之城。近年来,“沈阳热”的兴起,不仅体现在文化旅游领域,更体现在工业与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来到沈阳投资建厂,看中的正是沈阳坚实的工业基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年轻人才也纷纷选择来到这里落户创业,他们被沈阳的创新氛围和发展潜力所吸引,希望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里的工业传奇,到新松机器人、国产盾构机等“智”造成果的闪耀世界;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多元文化,到开放活力带来的经济繁荣,沈阳这座“工业长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连续“出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未来,沈阳将继续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美好约定。
来源:沈阳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