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编”编织残疾人就业“大希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0:14 1

摘要:近日,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幻方量化的联合支持下,县残联组织30名残疾学员在“竹编之乡”甲寅镇龙普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工匠赋能计划(红河竹编)学徒培训。

以 下 是 正 文

近日,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幻方量化的联合支持下,县残联组织30名残疾学员在“竹编之乡”甲寅镇龙普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工匠赋能计划(红河竹编)学徒培训。

红河县甲寅镇龙普村是“江外”竹编手工艺发源地,竹编历史已有400余年,曾有“六村百户千人齐编”之盛况,是声名远播的竹编工艺村。目前,该村竹编工艺制品已发展至70多个品种,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

此次培训精准面向残疾人群体,邀请了本土资深匠人担任导师,采取“理论+实践”“集中授课+学徒结对”的教学模式,从选材破篾到成品编织,学员们将系统掌握竹篮、饭盒、灯具等十余种实用产品的制作工艺。

“竹编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这些学员学得非常认真,进步也很快。”李双宝导师欣慰地说。培训现场,学员们全神贯注地跟随导师学习编织技巧,尽管手法尚显生疏,但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学员白玉宝展示着自己的首件竹编作品:“以前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没想到我也能编出这么漂亮的竹篮,以后在家就能赚钱了,感觉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据悉,本次培训将分批次覆盖甲寅镇、宝华镇、乐育镇三地,通过30天的系统学习,结合作品展示、技能竞赛等环节,确保学员实现从入门到精通的蜕变。

基金会项目负责人杨苧珊表示:“我们将着力构建‘培训+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将传统竹编手工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助力残疾人家庭实现稳定增收。”

从传承“指尖技艺”到发展“指尖经济”。红河县竹编产业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开辟出新路径。未来,红河县将持续完善多部门协商对接机制,创造更多有利于残疾人发展的条件,不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为残疾人提供人生出彩机会,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来源:彩云红河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