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标准化,北大荒青龙山亮出“新高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0:31 1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5年春播季,青龙山农场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标准化农业的绚丽画卷,掀起了一场农业领域的变革浪潮。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25年春播季,青龙山农场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在广袤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标准化农业的绚丽画卷,掀起了一场农业领域的变革浪潮。

微风轻拂,青龙山全域8500栋育秧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的秧苗郁郁葱葱,正茁壮成长,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呈现出“无病害、无弱苗”的良好态势,为即将到来的插秧高潮筑牢了坚实基础。这一切,都得益于农场在春播过程中的标准化提升举措。

“精挑细选”育良种 把好农业“源头关”

当第一缕晨光洒在浸种催芽车间,这里便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双氧循环浸种催芽

“用了农场提供的芽种,出苗又快又齐,根本不用担心缺苗断垄的问题,这可比以前省心多了,产量也提高了不少。” 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户冯宪军感慨地说。

在春播的关键起始点种子环节中,农场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种子质量检测流程严谨规范,每25吨水稻种子为一批次,每个样品设置4个重复进行催芽试验,在恒温发芽箱中精心培育,详细记录芽势、发芽率数据。经严格筛选,统供种子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发芽势达85%以上,从源头上保障了种子品质。催芽时,创新采用双氧催芽法,将芽种长度精准控制在1.5至2毫米之间,确保根、芽生长一致,形如“双山”,为后续种植提供了优质的“种子选手”。

“精耕细作”优播种 夯实春播“关键点”

在田间地头、育秧大棚,种植户们熟练地操作着播种机械,如同奏响一曲春播的交响乐。每一次播种,都承载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农场在播种环节全力以赴,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农场提供专业指导,按照标准播种,种子分布均匀、出苗率高。用了叠盘暗室育秧技术,提前出苗,插秧时间也提前了,能赶在好时节插秧,水稻生长周期更充足,产量和质量上去了,收入也跟着增加了。”农场第七管理区种植户艾中华笑着分享。

农业技术人员查看秧苗长势

播种质量提升是春播工作的关键。农场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规程手册、安排管理人员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现播种环节的精准把控。同时,大力推广旱育稀植,将播量稳定控制在600斤左右。播种时间依据气温和棚温科学确定,当室外温度稳定超过5摄氏度、棚温稳定达到12摄氏度时,便开启播种作业。

在常规播种操作中,种子均匀分布,杜绝空穴、漏播、重播、压摞等现象,保证种子三面着泥,覆土厚度保持在0.5至0.7厘米。叠盘暗室育秧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不仅播量精确、播种均匀,72小时即可立针出苗,比常规播种提前5至7天,大大提升了育秧效率,为春播工作按下“加速键”。

“精心呵护”育壮秧 筑牢丰收“压舱石”

育秧大棚里,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成长的喜悦。农业技术员穿梭其中,仔细查看秧苗的生长状况,精心呵护着这些希望的幼苗。

“按照农场的育秧标准管理,温度、水分控制得恰到好处,病虫害也少了。插到地里返青快、分蘖多,看着就喜人。” 农场第五管理区种植户崔立德竖起大拇指说道。

水稻秧苗

育秧环节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产量。青龙山农场严格遵循“五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精心培育壮秧。在温度管理上,严格执行“双二五”标准,有效预防早穗问题;在水分管理方面,依据“三看浇水” 标准,根据秧苗生长状况及时补水。同时,做好防病灭草、调酸追肥等工作,为秧苗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在移栽前准备期,认真落实插前“三带”工作,为培育出苗齐、苗匀、苗壮的优质秧苗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青龙山农场在春播阶段的标准化提升实践,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质量,还实现了节本增效。未来,农场将继续深耕农业标准化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