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的课文里,有数星星的孩子,夜空里的星星何其多,那时候,红叶觉得他十年八年也不会数完。
小时候的课文里,有数星星的孩子,夜空里的星星何其多,那时候,红叶觉得他十年八年也不会数完。
如今看来,何止十年八年啊,一秒钟数一颗,十辈子也数不完啊。
据天文学家计算,银河系中的恒星,就超过2000亿颗。
太阳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发光,发热的恒星,它的光芒,照亮了地球的上空,才有了白天黑夜之分。
那么在宇宙中如此庞大的恒星数量下,夜空为何没有被照亮?
在地球上为何会有白天黑夜之分?
夜空里,繁星点点,星光宛如萤火,甚是美丽。
宇宙中的恒星纵然多到天文数字,但是却彼此距离太过遥远,而且还分成了相距超远的不同星系团。
就拿银河系来说,恒星的密度大约为0.07颗每立方光年。
也就是说在长宽高都为一光年(9.46万亿公里)的正方体空间内,平均还拥有不了1颗恒星。
就好像在整个华夏大地上,有且仅有一个足球,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也有一个足。
两个足球相距甚远,甚至看起来渺小到尘埃,甚至看不到彼此,一个道理。
光,在飞速传播,传播过程中,能量会衰减,强度会减弱,还会发生散射,因此,从几十光年外传播而来的星光,我们能够看到,已经非常幸运了。
就好像我们夜间拿着手电筒,一米两米范围内,物体清清楚楚。
可是千米之外呢?
就算没有障碍物阻挡,也无法照亮千米之外的景物一个道理。
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清晰的看到物体。
光线太强,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正午之时,我们抬头看向太阳,不仅刺眼,而且还有灼烧感。
地面上的一切,都是反射了太阳光,强度大幅度减弱,才被我们看到,不会有伤害。
夜间,月球反射太阳光,光线柔弱,看起来轻轻盈盈。
宇宙是真空环境,恒星彼此距离都在几光年以上,就是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离也超过上亿公里。
而且,行星的体积大小不一,距离远了,看起来就如同米粒。
除了天体,宇宙中没有其他介质,是真空环境,光线不会反射。
因此整个宇宙看起来漆黑,只有远道而来的暗淡星光。
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巨大的地球阴影下,一切是那么的漆黑。
在地球上看,太阳宛如一个直径30cm圆盘。
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在木星上看,太阳就晓得如同一枚鸡蛋黄。
木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最远的时候接近9亿公里。
要是在海王星上看太阳,太阳跟满天繁星一样,星星点点,光芒安如萤火。
宇宙太大,真空的环境下,导致光无法反射,隐此,整个宇宙背景漆黑无比,夜空繁星点缀,不会被照亮。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来源:红叶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