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社交媒体中的宝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0:30 1

摘要:今年1月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11.0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9.3%,微博、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等社交媒体成为网民获取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同样,它们也是今天青少年群体的最爱。

今年1月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社交媒体用户规模达11.0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9.3%,微博、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快手等社交媒体成为网民获取资讯的最主要渠道。同样,它们也是今天青少年群体的最爱。

一直以来,我们对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的形式多有批评。的确,过度沉迷短视频、频繁刷剧等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当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主流声音的时候,其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资源同样不可小觑。对于教师来说,挖掘社交媒体中的宝藏,一样可以为教学添彩。

社交媒体中蕴含着视角独特的知识。曾有一位想要拍摄长城纪录片的导演,花了很大力气去西北采风,结果发现,快手主播们早就徒步走完了长城,还把素材分享到了网上。以至于现在的不少社会学家都把刷短视频当作每天的必修功课,因为这里有一个“CNN和《纽约时报》也覆盖不到的真实世界”,它们已经成了社会学家手里的“洛阳铲”。

在我们的印象中,社交媒体上的内容都是片段式、碎片化、不成体系的,但过去一年,不少讲解透彻、画风精致的超长视频开始火爆起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抖音已经把2024年视为超长视频“元年”,其平台上的超长视频创作者同比增长158%,超长视频总量同比增长207%,累计时长达到了3.2亿分钟,相当于718万节课。像米三汉的《450分钟解读〈红楼梦〉》、科学认识论的《333分钟,一口气看完现代物理学理论》都成了“现象级爆款”,这些“硬核科普”正在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公开课”。

社交媒体中还蕴含着富有创意的策略。例如曾经火爆一时的“分答”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分享的模式,用户可以向任何人提问,回答者在解答的时候允许其他用户“偷听”。“分答”模式的付费机制是:回答者设定问题价格,并获得提问者支付的费用,而偷听者则需分别付给提问者和回答者0.5元“偷听费”。不难看出,收入分配机制是“分答”这一模式的核心亮点,作为回答者当然可以直接获得提问者和偷听者的费用,但提问者也有机会收回成本甚至赚取收入,前提是能够提出一个足够吸引人“偷听”的好问题。

这一模式稍加“改造”就可以用在教育场景中,有教师就在班级群里设计了这样一次答疑活动,规则是:有疑问的同学可以选择向班里的某位同学提问,回答者可以获得10个初始积分,对解答满意的同学可以为回答者点赞,每获得1个点赞,提问者和回答者都可以获得1个积分,如果对答案不满意,其他同学也可以继续回答,他同样可以获得后续为他点赞者的积分。在整个答疑活动结束后,计算每位同学获得的积分并给予奖励。这个借鉴“分答”模式组织的班级答疑活动,激励了提问者提出好的问题、回答者给出高质量的回答,也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

互联网已经进入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包罗万象的知识、新颖多变的形式,蕴含着不可多得的教育宝藏,就看我们是否善于挖掘并加以恰当的应用。

本文作者:

魏 宁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魏宁.挖掘社交媒体中的宝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07):13.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