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4日,福建莆田一名8岁男孩邹某樽在海拔1803.3米的石谷解山下山途中与家人失联,截至目前已过去7天,仍未找到,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超600名救援人员,包括消防、蓝天救援队等迅速集结,动用无人机、热成像仪、搜救犬等设备,对海拔1600-1800米
5月4日,福建莆田一名8岁男孩邹某樽在海拔1803.3米的石谷解山下山途中与家人失联,截至目前已过去7天,仍未找到,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发后,超600名救援人员,包括消防、蓝天救援队等迅速集结,动用无人机、热成像仪、搜救犬等设备,对海拔1600-1800米区域展开昼夜搜救 。
搜救难度巨大,科技与人力艰难前行
应急救援队负责人詹先生表示,此次搜救行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地形复杂:山峰坡度陡峭,部分路段接近70度,且树木茂密,无人机热成像功能受影响,信号时断时续,难以发挥作用;
- 气候恶劣:近期持续降雨,不仅冲散气味,让搜救犬追踪困难,还导致红外设备效能下降约60%,加上昼夜温差达15℃,给搜救队员和被困孩子都带来极大考验,部分搜救队员甚至出现失温症状;
- 手段受限: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目前搜救工作主要依赖人力进行地毯式搜索,效率较低。
关键线索浮现,时间线逐渐清晰
- 山下安全屋老板查看监控后确认,孩子并未下山;
- 4名游客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见过邹某樽,最后目击时间为5月4日下午2:00 - 2:30左右。目击者描述,当时孩子脸色惨白、显得十分疲惫,独自在坡顶停留;
- 据家属回忆,当时孩子与大人相隔仅几百米,在下山途中突然失踪。福州林先生于4日14:00左右在山顶拍到邹某樽举国旗的清晰影像,其母亲确认这是失联前最后画面 。
重点搜寻方向明确,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救援队主要锁定两个重点搜寻区域:
1. 孩子可能坠崖的陡坡地带,救援人员在可能坠崖区域放下绳索,深入悬崖下方搜寻;
2. 通往深山的路径,沿着孩子可能行进的路线,逐步扩大搜索范围。
然而多轮排查后仍无实质性进展。此外,有网友称当地有蟒蛇出没,虽乡政府回应数量较少,但这依然给救援增加了潜在风险,目前救援队已紧急加派人员巡查相关区域,并设置陷阱和警示标志 。
官方通报:千人搜救,呼吁谨慎登山
5月9日,仙游县新闻办发布通报:
- 截至通报时,累计投入搜救人员上千人次;
- 石谷解为未开发区,地形气候复杂,提醒公众切勿冒险进入。若要登山,务必学习登山知识,携带专业设备和护具,评估好路线,远离危险地带,同时做好未成年人的监护工作,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
防走失科普:家长必知的应对措施
预防措施:
- 给孩子穿着鲜艳衣物,便于识别;为孩子佩戴联系卡,上面注明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关键信息,或者使用防走失手环;
- 出行前,提前告知孩子出行路线,识别重要地标,并反复教育孩子,如果和家人走散,要在原地等待,不要随意走动,同时学会识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警察、保安等,向他们求助 。
走失后紧急行动:
1. 一旦发现孩子走失,立即报警,无需等待24小时;
2. 在公共场所,迅速联系服务台,请求广播寻人;
3. 启动“十人四追法”:安排10人,分别向四个不同方向(东南西北)在2公里范围内进行搜索,另外安排人员在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进行堵截 。
希望大家积极转发,让更多人关注,一起为孩子的平安归来贡献力量!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