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达成初步协议,悬而未决的还有三件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0:49 1

摘要:在吊了足足一晚上胃口后,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的早上9点、北京时间的15点各自发布联合声明,坦露了此前所谓“实质性发展”的细节。

“面对未来极有可能反反复复的中美经贸争端,最正确的姿势是:放平心态,充分耐心,就事论事,求同存异。”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当特朗普的关税乱拳打得全世界晕头转向时,当时几乎我们咨询的所有有识之士都异口同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但或许谁也没预料到,仅仅过去一个多月,这颗子弹便击中了标靶。

在吊了足足一晚上胃口后,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的早上9点、北京时间的15点各自发布联合声明,坦露了此前所谓“实质性发展”的细节。

最关键部分在于这两段话:

美方承诺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的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中方还相应暂停或取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民生证券研究院将这两段复杂的话简化为一张清晰的图表。

往细了分析,对我们而言,未来90天里,“对等关税”中只剩下4月2日乱拳中10%,以及在2月、3月,特朗普以芬太尼之名,分别两次对中国加征的10%关税,最终共计30%;

对美国而言,未来90天内,我们保留了针对“芬太尼关税”进行的反制关税“10%+”,其中包括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的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的10%关税,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的15%关税,对高梁、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的关税——更重要的是,依然保留了对25种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

客观而言,这颗子弹算不上命中靶心,关税战其实远未结束,但战果出人意料。

新关税之下,两国的生意还算能继续做下去,尤其是在剑拔弩张、火药味浓郁的40多天里,两国大幅度的让步,彻底逆转了氛围和情绪。

声明发布的一个小时内,社交平台里成了情绪的集中宣泄场。

有人高喊“我们赢了”;有做生意的松了一口气,感叹“又能过阵儿安稳日子”;还有人感到无所适从——一个同事解释道,这感觉就像前脚你还在和闺蜜一起骂她对象,后脚两个人和好了。

随着时间的叠加,更多的声音涌入,在刚刚过去的12小时,不同人士的反应传递了更为丰富的信号。

逐帧解读:对细节反复推敲

“关税逆转”进入第二个小时,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人们,开始追逐关税信息之外细节。

日内瓦的中方发布会

图源:美联社

有心人发现,在声明发布的20分钟后,有央视背景的新媒体“玉渊潭天”首先开启“官方”解读模式,在中方592字的声明中,它提炼出了其中三句话:

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

用大白话总结:坦诚,就是该聊的都聊了;深入,就是要聊的都聊到了;建设性,就是双方都认为聊得还不错。

这呼应了美方几日来披露的细节。

例如,负责谈判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美方发布会上便透露:双方都不希望脱钩……我们确实希望贸易……总体而言,我们与中国同行正在进行“非常建设性的会谈”。

除此之外,贝森特可谓给足了与“坦诚”相关的细节,他说,美国和中国已经确定了五六个战略产业和供应链弱点,例如制药和钢铁,美国将寻求供应链独立和来自盟国的可靠供应。

再如,尽管周末曾有“中方代表离场”的假新闻出现,但据《华尔街日报》的观察,实际上双方周六会谈持续了至少八个小时,周日又进行了数小时。

它还从一位了解会谈情况的人士中得到信息称,尽管部分中美官员在上周六的会议中提前离场,但美方核心人物贝森特和格里尔仍至少多留了一小时,继续与中方剩余代表进行交流。

美方发布会

摄影:Getty Images

另一类分析,则围绕“谁让利大”“谁更主动”“谁更迫切”展开。

各路分析中,“美方大让步”几乎成了海内外的共识。

追溯本源,美国作为关税战的发起方,一个月就因压力急速撤回高关税,自然并不体面;往近处看,在谈判期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挂出的“标价”是80%,最终结果也与之相去甚远。

至于特朗普究竟是“纸老虎”还是“身段灵活”的商人总统,“评论区”里见仁见智,但另一个共识便是中国在本次贸易谈判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尤其是其相对于美国所表现出来的“克制、务实、理性”,以及为世界提供稳定性与确定性的姿态。

BBC评论道:“中国传递的信息是,它正在负责任、理性地行事,并正在尽其所能避免全球经济衰退。”

除此之外,双方谈判中所展现的“平等原则”亦为许多人所津津乐道。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在发布会上表示,中美官员之间的会谈强调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他还强调,尽管其他国家也与美国进行了贸易谈判,但中国是唯一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

换言之,美方承认,这并非一次因单方面示弱而进行的对话,而是彼此平等的谈判,这是截至目前,其他国家并未享受过的待遇。

截图:X

令人欣慰的是,理性成了“后半段”的主旋律,冰川思想库创始人之一陈季冰的文字说出了另一部分人的心声,他写道:

面对未来极有可能反反复复的中美经贸争端,最正确的姿势是:放平心态,充分耐心,就事论事,求同存异……我们的最高目标是谋求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14亿人民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让他人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情绪接棒:收回所有失地

还在接力乐观情绪的,是资本市场。

A股先干为敬,尽管没有细节助力,在正式声明发布前,A股依然大涨并收复了一个月前的失地。

细则公布之后,师出有名的港股接过第一棒。

由于16点才收盘,15点收到消息的恒生指数立刻上演“火箭发射”,一个小时后,它以2.98%的涨幅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亦是暴涨,盘中最高触及6.19%的涨幅。

5月12日:恒生指数升681.72点,涨幅2.98%

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表示:“我觉得我已经是够乐观的了,没想到会大超预期。”

和港股共享红利的,还有欧洲市场。下午15点,欧洲股市均出现显著高开。其中伦敦金融时报高开1%,法国巴黎CAC40指数迅速冲高至1.49%,截至欧洲股市收盘,欧洲主要股指均以红盘报收。

当然,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这么好运,例如黄金投资者。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关税形势越好对黄金价格越不利,因此当细节公布以后,现货黄金立刻大跌并一路走低,最大跌幅一度高达3.58%,投资者损失惨重。

他们苦中作乐甚至编了段子:“自从你买了黄金,俄乌要和谈了,印巴也不打了,中美也快谈好了,巴以冲突也缓和了,整个世界都和平了,这都是你的功劳。”

中美联合声明公布后的6个半小时,美国股市接力最后一棒开始交易。

和中国一样,美国投资者被本轮关税谈判的反转剧情所震撼,美国三大股指大幅度高开,其中纳斯达克指数高开4.11%,道琼斯指数高开2.49%。

其中涨势最喜人的,是从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企业,亚马逊和戴尔的股价上涨超过7%,苹果的股价上涨超过6.31%,耐克股价涨幅最高可达8.87%。与此同时,航运物流股上涨明显。

中概股更是表现出色,跟踪在美中国公司的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大涨5.4%。

5月12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

除了股票市场之外,其他金融产品也出现明显异动。

中美两国货币双双升值,其中人民币汇率升值0.57%,逼近7.2关口。而美元指数大涨1.44%,达到一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尽管美元走强,美股甚至收复失地,但特朗普和贝森特关心的甚至被坊间认为是“大让步”核心理由的美债却依然深陷泥潭。

资产管理公司Eurizon认为,关税落地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正面影响,但美国财政的问题依然令人担忧,美国国会的预算谈判才是美债市场的关键。

此外,出于对特朗普的不信任,美债投资者对未来的通胀和利率走势仍保持怀疑,美联储理事就库格勒发声,即便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仍可能推升通胀,并产生显著经济影响。

很显然,在他眼里,特朗普现存的关税政策依然是一颗“定时炸弹”。

基于此,在关税谈判落地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涨1.87%,收益率跃升至4.47%,这个数据依然远远高于特朗普贸易战前4.1%的平均水平。

悬而未决:下一步怎么走?

值得一提的是,从过去十二小时放出的所有消息来看,仍有一些事情悬而未决。

首先是最为关心的“20%芬太尼税”。目前的说法是需要“额外谈判”。所谓的芬太尼税,是美国以打击芬太尼走私为由,对中国从原材料和化工产品征收10%的关税,后将范围扩大至所有进口自中国的商品,税率也提升至20%。

据外媒信息,本次中美谈判,有专门的官员为芬太尼而来,华盛顿智库的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对此评论:“芬太尼不仅是谈判内容,更是现阶段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环节,甚至可以说是突破口。”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芬太尼问题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在民生宏观研究院看来,这20%的额外关税似乎更容易谈拢,反而是10%以上的对等关税部分,需要在市场准入、非税壁垒、汇率方面打一场谈判持久战。

美国纽交所,交易员关注中美关税新闻

而在中国外贸行业里,谈判结果出炉一小时后,网上有两类企业家欢呼雀跃。

一位销售面部彩绘工具的TEMU商家谈到,当时整个办公室爆发出一阵庆祝声。另一位浙江服装辅料出口商则表示,当晚会马上联系美国客户,因为即便关税被征收50%,但相较其他东南亚国家,美国客户仍倾向中国商家下单。

然而,短暂的欢呼声却未能消除他们的所有疑虑。

对于TEMU商家而言,中美联合公告并未提及恢复小包裹税豁免。5月2日,美国政府终止“允许从中国订购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免税进入美国”的“小额豁免”政策,并对此类包裹征收120%的关税。

小包裹税的减免,关乎跨境电商群体的生计。尽管“前景不明确”,但在美国贸易专家看来,从逻辑上讲,如果其他商品都有减免关税政策,那么就应该映射到小额豁免,因为它在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至少,TEMU的母公司拼多多昨日股价上涨了7%,也算是一个信号。

第三个担忧则体现在90天之后的世界。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90天里,中美进出口业务会再度繁忙起来,这对中国出口商和美国进口商而言,都是难得的窗口期,一来美国库存进入“倒计时”,批发商库存只有1.3个月,零售商仅有1.4个月,二来下半年美国将迎来感恩节、黑五、圣诞节等重大节日,三季度是重要的商品订货期和发货窗口,如果不能定下来,会导致商品过季,进而影响美国消费市场,如此多因素叠加下,有望形成今年的第二波“抢出口”。

受关税影响,美国最大港口洛杉矶港货物量大跌35%

但是,90天后会发生什么?商品通过海运到美国至少需要20天左右,90天的缓冲期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这些在短短几小时内扑面而来的问号,构成了中国外贸生意人的新焦虑来源。

莫问前程:打造企业的韧性

以上便是中美达成初步协议后的12小时里发生的一些切片故事。

谨慎、激动、观望、焦虑……所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落成尖锐的音符不断地刺激着每个利益相关者那颗悬着的心上。

借由这个关键的节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我们还有哪些启发与收获?

于国家而言,此时或许是最好的谈判节点。

尽管中美已经谈妥,但美国和欧洲、日本尚未谈妥。或许美国对这些国家的狮子大开口将增加我们和它们的谈判优势。

在未来,我们不妨积极拓宽和加深对欧盟、日本等国的贸易圈和投资,强化经济的相互依赖,在一些特定领域,打破以往合作停滞不前的局面。

而如何和这些经济体展开除经贸外全方面的合作,是一个新的课题。

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心态或许可以重新归零。

短期来看,企业家们现在已不太相信关税永恒不变;长期来看,与其被动等待不确定性,不如在下一场变局来临前,提前打造自己“韧性”。

韧性,意味着当企业受到冲击时,能够像一个不倒翁一样,摁下去便迅速弹回来——它最终指向供应链和消费市场的全球布局、本地部署、多点联动、数字化管理手段等等。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场关税战是对中国企业的一次极限测试,由此我们才能学会向死而生地思考一些事情,同时也意识到,未来出海仍可能是大势所趋。

正如供应链专家林雪萍此前的预测,“大家会真正看清各国愿意承受的底限,如果全球贸易谈判呈现了大妥协的趋势,那么中企出海可能会继续加速,而不是减缓。全球工业化的平均化进程也会进一步加速。”

上海港,大批外贸集装箱整齐堆放在码头

最后,我们首先不能继续悲观,但也无需过于乐观。

假设30%是终局,这个数字对中国外贸而言仍如鲠在喉。一些许多分析师和企业高管仍预计,10%的基础关税可能将永久化,“就像暴雨不能一直下,小雨却能连绵不绝”。

总之,当下中美谈判框架的达成是一次阶段性的胜利,但我们仍然要保持底线思维,回归到企业的经营中去,做好产品、服务的升级,积极开拓市场和扩大沟通,“既要低头耕作,也要抬头看路”。

来源:吴晓波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