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传播希望与光明,诠释大爱情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1:09 1

摘要: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毕业后,陈洁创立了国际领先的眼视光学教育模式,在专业领域开创了多个第一。她坚守初心,连续十几年带领团队奋斗在“光明行”第一线,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帮助数万名视障群众重见光明,诠释了大爱情怀。因贡献突出,她相继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师德标

2024年12月4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陈洁和温州医科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相关科室负责人就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毕业后,陈洁创立了国际领先的眼视光学教育模式,在专业领域开创了多个第一。她坚守初心,连续十几年带领团队奋斗在“光明行”第一线,足迹遍布川藏青高原,帮助数万名视障群众重见光明,诠释了大爱情怀。因贡献突出,她相继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师德标兵”称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施教有方,在专业领域多次获大奖

1973年,陈洁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懂事的她学习特别努力,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从永嘉中学毕业后,陈洁顺利考上了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1993年毕业后,她进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工作。

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后解答,还是课外兴趣小组,她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复杂抽象的眼科知识;经常加班加点研究制作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具;购买各种可爱的小礼品,如生日贺卡、毛绒小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年间,陈洁一边恪尽职守,做好教育工作,一边见缝插针,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最终获得了硕士学位。而后,她又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进修,攻读博士学位。陈洁坦率地说:“学习是枯燥的,要学会快乐地学习,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她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先,坚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眼视光学的奥秘,用贴切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视觉科学的实用价值,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们都很认同陈洁的教育风格,夸她施教有方。

执教近30年来,陈洁的教研成果显著。2011年,她作为温州医科大学的唯一代表,赴北京参加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主讲课程《什么是弱视》,荣获全国三等奖;她主持的《双眼视觉学》实训平台建设,获得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课题的资助······

陈洁还组织了多个学生科研小组,涉及教学改革、临床研究等诸多方面。她培养出来的学生陈航,2011年组建了“柯来视创新团队”,在她的指导下,这支年轻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金奖。

凭借精湛的授课技能、丰富的教学经历、突出的教研成果,陈洁入选浙江省高校教坛新秀,相继获得浙江省高校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以及2015年“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仁心仁术,“光明使者”为川藏青患者谋幸福

2023年3月的一天,陈洁收到一条短信:“我们一辈子都记得您,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谢谢陈医师!”她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名患者的丈夫发来的。陈洁清楚地记得,患者来自四川山区,患有白内障,由于生活在偏远山区,加上家庭贫困,没有条件医治。2012年,陈洁通过“光明使者”公益项目,给她做了白内障手术。

2013年,陈洁团队获悉家住海拔4200多米的青海果洛的5岁藏族女童依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由外婆独自抚养。那时,果洛不具备手术条件,陈洁便将依毛接到了温州治疗。不幸的是,依毛的眼睛被治愈后没多久,她的外婆就因病去世。陈洁又咨询了收养事宜,最终,她上海的朋友将依毛收养。如今,依毛已经17岁了,性格活泼开朗,有爱她的养父母,还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陈洁还记得藏区的一位老婆婆,由于患白内障,生活不能自理,儿媳只好在家照顾她和孩子,全家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靠挖虫草挣钱的儿子肩上。后来,她给老婆婆做了手术,老人家重见光明,能够照顾孩子了,儿媳就安心地出门跟丈夫一起挖虫草,很快,家里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由于川藏青高原地区紫外线超强,群众的眼部疾病高发,加上当地眼科医疗资源严重缺乏,高原群众饱受眼疾困扰。

从2012年8月开始,陈洁牵头组建了11人的“川藏青高原光明行”志愿服务队,跨越千山万水前往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在那里,陈洁和团队成员用10天时间为高原上200余名藏民进行视力筛查,实施了67例白内障手术,手术成功率高达100%。

第一次高原之行,让陈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川藏青地区群众遭受眼疾的痛苦。她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坚持帮助那些失明者。第二次高原之行,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陈洁带着200人的团队,一路奔波,筛查了一万多人,完成了1026台眼科手术。

至今,陈洁依旧清晰地记得2014年的那次高原之行,“从康定到理塘,有一段道路狭窄得只能容一辆车通行,路边是悬崖,行车途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一路上,陈洁和团队成员历经了无数险情,才抵达目的地。

陈洁的一名学生至今忘不了那个场景——在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上,为了给更多藏民治疗,陈洁一边给藏民开药,一边通过吃药来抵抗高原反应。”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的学生依旧泪湿双眸。

有一次,陈洁和团队成员进入藏区筛查眼疾患者。在回来的路上,车子突然颠簸得厉害,两分钟后,她眼睁睁地看着车子侧面的上空飞出了一只轮胎,惊魂60秒后,车子紧急刹住,她下车一看,吓得手心冒汗,双腿颤抖。离车子一米远的地方,就是一个陡峭的坡道,下面乱石纵横,一旦掉进去后果不堪想象。

陈洁组建的“川藏青光明行”团队里,除了她的学生,还有企业家、律师、公务员等。而后,在陈洁的努力推进下,一条“高校实施、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公益之路慢慢铺就,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帮助川藏青地区相继成立了11家眼视光中心,建立了3间眼科手术室,开设了低视力教室,设立了8个远程平台。从此,川藏青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眼健康体系。

十余年来,“川藏青光明行”团队成员从最初组建时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2100余人。在陈洁的带动下,团队共筹集资金近2000余万元,行走近6万公里,开展的公益活动遍布川藏青高原17个县(市)和150多个乡村;开展的体检惠及4万余人;开展的眼科防盲手术为5个民族近4万名群众建立起眼健康档案,并帮助上万人重见光明。

“川藏青光明使者”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陈洁还想带领团队走出国门,走到全世界,去帮助更多的人。

想方设法,让视障儿童拥有明亮的眼睛

提及“视训练室”,陈洁说,从2003年转入眼视光医院的斜弱视专科开始,她就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幼儿视力保护和检查的重要性,倡导建立了浙江第一个斜弱视和双眼视训练室。她亲自参与训练室的空间和环境设计,设置了滑滑梯、秋千······让小朋友的候诊时间变成玩乐时间。

从2008年开始,因怀揣着社会责任感,陈洁专注于低视力临床研究,想方设法组建我国首个由眼科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康复医师组成的全面攻克低视力的团队。她带领团队去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回国后又踏遍祖国各地全面了解低视力状况,最终建立起了全国首个低视力与视觉康复临床示范中心,首次报告了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两天内视觉触觉的发育过程。

该临床示范中心于2010年开诊,不仅解决了低视力患者面临的困难,还为全盲和低视力患者提供了最佳的视觉康复途径。

2011年,在陈洁团队的努力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国首个在盲校设置、帮助低视力儿童学习明文的低视力教室。低视力儿童的双眼仍然有部分视觉,但往往被当成了盲童,只能学习盲文。而在低视力教室,远近两用电子助视器可以将黑板上的板书和课本内容放大,在显示屏上让低视力儿童获得阅读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正常学习和生活。陈洁说:“让更多视障儿童走入光明世界,才能让他们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

“陈医师,我家璐璐用上助视器之后,画册上的字和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都能看清楚了,期末她还被评为全能宝宝。您带给了我们一家人光明,太感谢您了!”璐璐妈妈激动地把好消息告诉陈洁。

6岁的璐璐坐在幼儿园大班教室里,看不清故事书和黑板上的字。经检查,陈洁诊断璐璐为低视力患者,并为璐璐配置了合适的立式放大镜和眼镜夹式望远镜,让她能够看得清画面和文字。

陈洁说:“低视力患者是通过手术和药物都无法提高视力的弱势群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相关治疗发展起来,这是社会关心残疾人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每年温州眼视光医院陈洁门诊室的患者数量都在急剧增加,从当初的年门诊量500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十几万人。陈洁团队还为每个视障儿童建立了视力档案、为视障儿童配备了助视器······

2023年3月7日,浙江省妇联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表彰大会,陈洁接受表彰,并作为先进典型代表发言。

2024年6月,陈洁入选国家级专家库。8月30日,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第468期特邀陈洁作为主讲嘉宾,陈洁分享了她作为“光明使者”的感人事迹和人生哲学。

因贡献突出,陈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

同时,陈洁推动温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她打造的近视防控“浙江方案”,为全国近视防控工作的普及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数十年来,陈洁医者仁心,传播希望与光明,诠释大爱情怀,为患者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编辑/季守芳

来源:乍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