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领航“传帮带” 筑梦果都“人才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1:44 1

摘要:栖霞市总工会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落实山东省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以劳模工匠“传帮带”为有力抓手,整合资源,发挥劳模工匠在技能传承、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截至目前,栖霞市现有劳模共326名,其中全国劳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3日讯 (通讯员 周磊 张旭明)栖霞市总工会紧扣时代脉搏,积极落实山东省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以劳模工匠“传帮带”为有力抓手,整合资源,发挥劳模工匠在技能传承、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全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截至目前,栖霞市现有劳模共326名,其中全国劳模2名,省劳模42名,烟台市劳模105名,栖霞市劳模177名。工匠共24名,其中烟台大工匠1名,烟台工匠1名,烟台手造工匠2名,栖霞工匠20名极大充实了高端人才队伍。为栖霞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政策引领,榜样示范,筑牢人才培育根基

栖霞市总工会牵头制定《栖霞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并建立“栖霞市劳模工匠资源库”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出台一系列人才发展战略文件,明确把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为劳模工匠“传帮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让人才培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借助“五进”活动,深入挖掘并宣传身边劳模工匠的典型事迹,积极推荐“栖霞工匠”与“校园小工匠”。近两年,市总工会紧密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劳模工匠培育工作,通过组织技能竞赛、开展人才培育计划等方式,大力挖掘和培养先进典型,取得显著成效。用身边人的故事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情,为职工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职业发展的方向。

二、创新模式,多元协同,拓展人才培育路径

栖霞市总工会依托烟台风能电力学校,创新推出工匠人才培育“1+N”模式(“1”即由市总工会、烟台风能电力学校牵头实行“双组长”制。“N”即包括市教育体育局、栖霞市振华职业培训学校在内的各镇(街)工会、各系统、市直有关单位、省市属驻栖有关单位工会,中介组织、机构)。在此模式下,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力人才培养。一方面,开发11本校本教材(9本全国发行),一同规划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并共建30余处培训实习基地。另一方面聘请劳模工匠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定制专业课程,精准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携手栖霞市振华培训学校、山东惠晟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省级国路夼工友创业园等社会中介组织,围绕低空经济、农业高科技、电商直播等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靶向发力,强化人才培育工作。不仅如此,还组织开展30余班次劳模工匠专题培训,举办150余场职工技能大赛,覆盖多行业,吸引15000余人参赛,助力300多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搭建平台,深化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围绕全市七大产业链,组织劳模工匠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定向培养,选派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市总工会还将与市人社等部门合作,依托劳模工匠“传帮带”平台,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技能和就业指导。开展创业培训课程,邀请创业成功的劳模工匠分享经验,提供创业项目、政策咨询、资金对接,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此外,搭建创新交流平台,举办“五小”创新成果竞赛、岗位练兵比武、全员创新创效等活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劳模工匠“传帮带”,促进人才在不同产业、企业间流动与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升全市产业整体竞争力,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瞄定目标,砥砺奋进,开启人才培育新征程

栖霞市总工会将持续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培育举措。一方面,加大资源投入,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的成长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到2026年底,力争培育“齐鲁工匠”1名,“烟台工匠”3名,“栖霞工匠”50名、“校园小工匠”20名,各类高技能人才突破600名。未来,栖霞市总工会将以打造人才强市为目标,步履不停、勇毅前行,力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输送强劲人才动力。

责编:赵巍巍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