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首席执行官盯上中国企业,在华业务面临多重信任危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0:02 1

摘要:日前,苹果与Epic的“苹果税”诉讼迎来新进展——美国加州地方法院法官伊冯娜・冈萨雷斯・罗杰斯裁定苹果公司未能遵守法院此前就APP Store需向开发者提供商店外支付渠道的相关命令,判决其不得对用户iOS应用外渠道的购买收取佣金,也不得以提示外部链接潜在风险等

日前,苹果与Epic的“苹果税”诉讼迎来新进展——美国加州地方法院法官伊冯娜・冈萨雷斯・罗杰斯裁定苹果公司未能遵守法院此前就APP Store需向开发者提供商店外支付渠道的相关命令,判决其不得对用户iOS应用外渠道的购买收取佣金,也不得以提示外部链接潜在风险等方式阻止用户进行外部购买。

这一判决直接打破了苹果长期以来对应用内支付的垄断,开发者可通过集成第三方支付工具绕过苹果30%的“苹果税”,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例如,Spotify、Patreon等应用已迅速更新iOS版本,引入外部支付选项,而Stripe也同步发布了详细指南,帮助开发者接入其支付系统以规避苹果抽成。

此举对美国支付机构(如Stripe、PayPal等)产生积极影响,但Stripe等机构的安全隐患仍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

5月6日至8日,在旧金山举办的Stripe Sessions 2025大会上,Stripe的首席执行官Patrick Collison表示看重中国企业出海生意。但其数据安全、无牌经营及反华情绪,却不禁让人担心其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壁垒加剧,Stripe员工被禁携设备入华

Stripe作为支付机构,其数据敏感性使其面临更严格的合规压力。随着中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跨境数据传输监管趋严。

据业内人士透露,Stripe对其员工前往中国时携带的设备实施了严格限制。报道称,据接近Stripe的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已要求所有员工在进入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时,不得携带未通过安全审查的个人电脑、手机等设备,以防止潜在的数据泄露或安全风险。员工在华期间可能需要使用公司提供的临时设备,这些设备通常经过特殊配置,以确保数据安全并符合监管要求。

这一决策主要基于数据安全和合规性考虑,尤其是在涉及敏感客户信息和跨境数据传输的场景下。

根据中国《数据安全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涉及在华业务的外资企业需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符合本地化要求,且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由于Stripe未在中国大陆设立持牌实体,其员工若携带未通过本地安全认证的设备处理涉及中国用户的数据,可能触犯相关法规,导致运营风险。

设备限制将直接影响Stripe员工在华的工作效率,对中国区用户的客户服务严重滞后。

例如,技术支持、商务洽谈等,进而导致对中国区用户的服务响应速度放缓。由于设备限制和合规要求,Stripe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团队建设和运营可能面临更多挑战,进一步影响其服务能力。

对于使用Stripe的中国出海企业而言,这一限制可能增加沟通成本,尤其是在需要面对面技术支持或紧急问题解决时。

服务滞后,中国客户的“用脚投票”

多位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向媒体反映,Stripe的服务响应速度和数据安全保障已难以满足业务需求。某跨境美妆品牌负责人李女士(化名)表示:“去年12月,我们的账户因‘异常交易’被冻结,邮件沟通两周未获有效回复,最终导致30万元人民币订单违约。”

在投诉平台Reddit、Trustpilot,涉及Stripe的投诉量激增。截至2025年5月,Stripe在Trustpilot上的用户评分约为2.7星(满分5星)。Sitejabber的数据也显示,Stripe在该平台的评分仅为1.1星(443条评论),用户投诉频繁提及客户服务、高风险账户和信用卡问题。

投诉内容为:账户突然关闭与资金扣留。用户反映账户因“高风险”被无预警关闭,且资金被长期冻结(部分案例中资金被扣留超过7周),导致企业运营陷入困境。例如,有用户提到Stripe在未提供明确理由的情况下扣留了28,362美元,且客服仅发送模板化回复,拒绝说明审查进度或退还资金。投诉均反映出Stripe客服响应速度慢、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尽管Stripe在2025年升级了AI基础模型以优化支付安全,但客户支持流程的改进仍未达到用户预期。

很多用户表示,因为无法获得Stripe的服务响应,最终选择了具有中国本土服务能力的持牌机构。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Stripe服务滞后可能的原因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其一,语言和文化差异。Stripe的主要支持语言是英语,而中国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中文。这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理解上的误差。

其次,Stripe的客户支持团队可能主要位于美国或其他国家,与中国存在较大的时差,导致响应时间延长。

第三,中国的支付和金融监管政策较为严格,Stripe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和遵守这些规定,从而影响了服务效率。

最后,当前Stripe对中国区用户的客户服务响应滞后问题,可能与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及资源分配密切相关。

Stripe当前战略布局,其核心市场仍聚焦于欧美及部分亚洲合规区域,Stripe的技术支持主要针对欧美市场,针对中国区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够完善。

且在中国境内,Stripe未获得支付业务许可,主要通过香港等离岸架构服务跨境商户。尽管Stripe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如与瑞幸咖啡的全球化支付整合)和人工智能应用(如优化跨境支付效率)积极拓展中国企业出海业务,但其官方服务范围尚未覆盖中国大陆地区,这直接导致中国区用户难以获得与全球其他市场同等级别的本地化支持。

这一模式使得Stripe在中国境内缺乏基础设施与本地化团队支持,员工设备使用限制进一步加剧了服务响应延迟。

此外,2025年1月的全球裁员计划(涉及3.5%员工)可能削弱其区域支持能力,间接影响对中国区用户的服务效率。

监管悬顶之剑:无牌经营的合规风险

在中国支付市场,持牌经营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示,目前仅有PayPal、Airwallex、Payoneer三家外资机构获得跨境支付牌照。

尽管Stripe通过与本地服务商合作间接提供服务,但其未持牌的状态使其业务始终处于灰色地带。

近期,Stripe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克里森(Patrick Collison)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暂无计划涉足中国国内支付市场,因为中国的支付生态与Stripe的现有模式差异较大,且已有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主导。但跨境业务是我们持续成功的业务领域,也会帮助中国企业拓展他们的生意。”

某支付行业律师指出,“一旦政策收紧,Stripe客户资金安全将无法保障,服务的正当性受到监管调整。”事实上,《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已明确要求境外机构在境内展业需设立实体机构,这意味着Stripe的“曲线策略”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新兴支付公司已通过收购牌照完成合规布局,进一步挤压Stripe的生存空间。

结语

从数据管控到创始人立场,从客户流失到监管风险,Stripe在华业务正经历全方位信任危机。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支付巨头若不能在合规性、本地化服务上做出实质性调整,恐将错失中国市场。

来源:创投智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