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我身体抱恙,做了个手术,选本地一家新建的民营医院求医。想法很简单,我生的病很普通,无需诊于名医。只要能治病,住得舒适,便于休养,就可以接受。这家医院在我家附近,便于家人探诊,完全能满足我的需求。
病中观察和思考
近期我身体抱恙,做了个手术,选本地一家新建的民营医院求医。想法很简单,我生的病很普通,无需诊于名医。只要能治病,住得舒适,便于休养,就可以接受。这家医院在我家附近,便于家人探诊,完全能满足我的需求。
为便于叙述,我不和大家卖关子。这家医院位于佛山,美的和佑国际医院。一些读者知道,前些年我搬到广东,目前家在佛山。和佑国际医院是新医院,去年4月刚投入运营,目前属于三级资质,一切设施齐全,很适合养病。
接下来的许多叙述,是我借这家医院,谈对医疗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我一贯的认识是,医疗行业无特殊之处,市场化将使这个行业更好。赞成这个结论的读者,将从本文获得更多佐证。而坚持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也不妨兼听,以明思考。
和佑医院的投资方是美的控股。美的是中国最著名的空调制造企业,也是通用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从网上查得资料是,美的在这家医院投资了超过100亿元。这所新建医院从软件到硬件,到处能看见美的产品的影子。
可以想见,这100亿元有真金白银支出,也有大量设备、仪器、材料和人员管理投入。美的集团旗下,也有医疗业务板块。这家医院的定位是非营利性质的慈善事业,其执行的是普通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收费并不贵。
亲身实地走一走,能深切感受到,以这家医院的占地面积、花园式绿化率、宽敞明亮的大楼和住院病房、先进崭新的医疗设备……其平价收费标准,称之“慈善”并不算过。当社会资本进入到医疗行业,带来的福祉非常显著。
这家医院很大,查了相关资料,其占地面积将近4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米,相当于一个超大型体育场。规划床位是1500张——3倍于三甲医院的标准。医院足够大,带来的直观感受是,空旷明亮,人流多也不拥挤。
我办理住院时就觉得,医院里没有常见的熙熙攘攘,让人恍然以为病人极少。向护士申请单人病房或双人病房,发现床位颇为紧张,只剩下三人病房。幸好宽敞明亮,住起来很舒适。
美的投资建造这所现代化医院,是出于什么考虑呢?我也曾猜测,可能为员工提供福利,服务本部和周边企业;或为旗下医疗板块业板,提供探索性场景。不管初心如何,成果实实在在:医疗服务供给增加,许多人从中受益,免于排队之苦。
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服务供给,这是市场化的真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企业家只想做慈善,这当然很伟大,激励却有限。如有获利空间,将带动更多人入局,边际上拉低医疗服务价格,给民众带来福利。这是很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在中国,医疗是一个痛点很多的行业,许多企业家雄心勃勃,想做点什么,让这个行业更好。比如各大互联网企业,都有心将互联网科技与医疗服务相结合,提升行业效率。我们看得懂的有,发明智能化系统,提供移动化服务,大量排队消失,改为自动缴费,自助打印。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但真切提高了医疗水平的设备和仪器。
这是近几年我们明显看到的改善,但还远远不够。这个行业有更多改善的机会——更多的医院,更好的病房,专业的医生,充足的药品和器械。这些都需要投入。但总有各种有形无形门槛,挡住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市场化不是简单教条的口号,而是无数潜在的可能性。很多人反对医疗行业市场化,就是把这一切可能性扼杀,付诸于呆板低效的公立医院。或者更不切实际的是,寄托于医疗从业者大公无私的奉献付出。这样就能获得更好的前景吗?
我住院期间,由于不是重症在身,得以在病房和诊疗区四处走走,对这家医院增加了一些新印象。
各个科室和病区的墙上,贴着专家、主任医师和医生的简历。有从大医院返聘的主任医师、教授等,六十多岁,还年富力强;有正值壮年,甚至很年轻的医生,他们大多学历很高,不乏名校博士毕业。
在这所医院里,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医生非常多元化,有来自全国各医学高校的人才。护士相对“广东化”,她们互相常用粤语交流。
我的主治医师约三十多岁,听口音是北方人,说话语速快,思维清晰,很有学霸气质。我见他第一面时,就被他的气场镇住。当时这位医生巡管病人,发现有病人溜出医院,便严厉地一通电话打过去,要求病人返回,接受病情检查。待和我谈话,他又恢复温言细语,耐心向我解释病情。
我初进和佑国际医院时,和很多人一样,也担心医生水平——毕竟,国内公立医院聚集了更多优秀的医生,民营医院相对弱些。只不过我得的病稀松平常,只要医生合其资质,做事认真,大体没问题。观察那位医生的做事风格以后,我不再有担心。
许多人眼中的医疗行业有莫名神秘感,觉得医生举手投止关乎病人生死健康,不能不慎重,于是要求:医学院录取医学生的标准,应一严再严,课堂培养的时限,应一长再长;医学生从业门槛,应是越高越好。可实际的市场需求,却并非如此。
除顶尖医学院,研究型医学机构和少数顶级医院,他们对医学人才有至高要求,大部分医院所需的只是普通技术性人才。
年轻医生们从学校毕业以后,大多从事繁琐的日常工作。医学是技术和经验性学科,需点滴积累的“干中学”。看似技术门槛不高,对病人来说,他们已是专业人员,其知识已足够解除病痛。
大量普通医生堆量工作,满足绝大多数病患普通需求,少数医生技艺精湛声名远播,专攻疑难复杂病症,不断取得突破。这样才能创造最大福利。医生是需要专业,但更应是普惠、市场、富有竞争性的。护士是经验性和技能性工作,这个职业更多需要耐心细致的服务精神,而不是深湛的课本理论。
过分提高医护行业门槛,普通人享受的医疗服务将变差,医疗从业者也会抱团板结,成为面目可憎的利益集团。这种事情这些年在韩国反复上演,医生护士就以病患为人质,动不动罢工,要求国家提高职业门槛。谁能想到,这样无耻冷血的行为,竟发生在医生护士身上呢?
在美国,医生也是门槛奇高的行业。大学本科不设置医科专业,其培训和获取资质,也需要经过漫长的煎熬等待。这也是美国医疗行业昂贵的重要原因。
在大多数西欧国家,还有加拿大和日本,医疗行业都呈现出相同面貌。过高的准入门槛,严格的市场管制,低效的公立医院,艰难排队的病人。昂贵的私立医院,只是这个灾难性行业的副产品,而不是其原因。
中国的医疗市场,公立医院是主体,但有较大经营自主性;职业准入方面——还包括建造医院、药品上市等方面,中国医疗行业市场化,总体高于美国。
中国还在新建大量医院,并放开社会资本,甚至外资进入医疗行业市场。这也是中国医疗行业大体上物美价廉,有全民普惠、又有中高端医疗,层次分明的根本性原因——而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市场化让中国医疗行业变糟糕。
我在生病住院期间,享受到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其他方面的体验也很好。医院有休闲区,餐饮很好,护工引导、保洁阿姨等服务者,一应俱全——他们年纪偏大,从事最基础的服务工作,获取收入。
在开放性行业,传统的医院有太多可提升改进的空间。民营医院在医疗人才、技术水平等方面,短期难以和公立医院比较,它们可另辟蹊径,提升服务质量。长期来看,民营医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它们将创造更多惠及普通人的福祉,值得我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们珍视呵护。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