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轼早年过郏县时,曾惊叹美似家乡峨眉山,并留下葬于此地的遗愿。苏轼逝后,葬于郏县小峨眉山下,后苏辙也葬于此,元代又置苏洵衣冠冢,被称为“三苏坟”。
□张仪薇 杜冠甲 李繁森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九百年前,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中留下豁达慨叹,却未曾想,中原小城郏县会成为他魂归之处。
苏轼早年过郏县时,曾惊叹美似家乡峨眉山,并留下葬于此地的遗愿。苏轼逝后,葬于郏县小峨眉山下,后苏辙也葬于此,元代又置苏洵衣冠冢,被称为“三苏坟”。
三苏园景区鸟瞰图。
“三苏”与郏县结下千年情缘,也成为郏县的闪亮文化名片。
近年来,郏县聚焦文物保护、规划建设、挖掘内涵、宣传推广等工作,努力传承“三苏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打造独特文化品牌。
保护历史遗存
三苏园位于郏县茨芭镇,坐北向南,背靠嵩山,前临汝河,风光秀丽。
三苏园有全国唯一的元代三苏泥塑像、全国唯一一座百人同书“大江东去”的东坡碑林,还是寺祠合一的古代建筑。园内的思乡柏入选《中国奇树大观》第一奇树,蛤蟆踏是全国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四川“石磴琴”)之一。
三苏纪念馆前的三苏塑像。
2006年,三苏祠和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以三苏祠和墓为核心景观的三苏园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如此,三苏园景区还是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郏县注重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一体统筹,加强规划衔接,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管理相关要求,突出维护三苏祠和墓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制定了《郏县三苏历史遗存原址原貌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编制《三苏祠和墓文物保护规划》等,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强对三苏祠和墓文物本体、馆藏文物、古碑刻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传承。
以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三苏文化保护利用水平,三苏文化产业园项目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先后实施了三苏祠和墓文物维修工程、“三防”、白蚁防治等工程,对三苏祠和墓文物本体进行及时、系统、全面保护。
筹集资金修建了东坡布衣像、东坡碑林、东坡湖、三苏纪念馆、东坡艺苑等一系列主题景观和软硬件配套服务设施。
三苏园景区内的苏轼像。
郏县以5A级景区创建为目标,推进三苏园基础设施更新、通景道路提升等工作,绿植补种、道路养护、围墙修复等69项任务已全部完成,极大提升游客旅行体验,提高景区服务水平。
深挖文化内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5月9日,位于三苏园西侧的东坡学校铃声响起,琅琅书声与三苏园的松涛竹韵遥相唱和。
“东坡学校因三苏园得名,我们的校歌是《我爱苏东坡》。”校长王广钦说,在东坡学校,三苏文化印记随处可见。在郏县近日举行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上,笔者看到了更多的“东坡学校”,全县6所小学的300余名学生相聚广场,吟诵演绎苏轼经典作品。
2025年郏县“世界读书日”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中,300余名小学生吟诵演绎苏轼经典诗词。
郏县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深化对三苏文化的挖掘,常态化开展三苏文化“七进”(进机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餐饮)、东坡大讲堂、东坡讲座等活动。连年举办“阅享郏县品读三苏”全民阅读活动,精选7所中小学校作为三苏文化传承特色教学点,让无形的文化有形表达,不断增强根脉认同。
为深化三苏文化研究阐释,成立了郏县苏轼研究会,加强与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全国三苏遗址遗迹地城市的沟通交流,深入开展三苏家风家教以及东坡家国情怀、民本思想、廉政思想、法治思想等重大课题研究。
郏县创办《三苏》期刊,完成《苏东坡在中原》《苏东坡与平顶山》《苏东坡与郏县》《中国有三苏——郏县三苏园常识答问》等8本研究书籍的编修,加快形成三苏文化“郏县话语”。创作三苏文化大型演出剧目,推出以三苏为主题的文学、美术、书法等文艺作品,全面展示三苏文化独特魅力。
近年来,郏县借助全国性媒体平台和网络流量,进一步提升三苏园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三苏园景区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拜谒之地和“苏粉”的精神家园。
汉服爱好者在东坡湖游玩。
联合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走进四川眉山、海南儋州、江苏常州、广东惠州、湖北黄冈等地深入交流,推出文化探访类系列节目《寻迹东坡》,全网播放量突破6000万人次。联合眉山、惠州等五城,举办“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纪念苏东坡诞辰988周年”全国直播活动。
2023年9月,郏县加入“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与眉山、黄冈、惠州、儋州、诸城、常州共同商定第十七届东坡文化节在平顶山市举办。同年11月,首届东坡遗址遗迹地政协协商协作会议在眉山召开,商定东坡遗址遗迹地政协协商协作第五次(2027年)会议在平顶山市举办,将进一步提升郏县在三苏文化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024年6月,郏县作为河南唯一的代表入选“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城市建设单元,城市主题定位为“嵩山埋骨土厚水深”,目前正在编制项目设计方案。
加强文旅融合
“每逢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园区都会举办诗词朗诵、非遗展演、文创市集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郏县三苏园景区负责人刘永军介绍。
近年来,郏县注重文化挖掘与文旅产业融合联动,通过谋划具有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创新文旅产品及服务等多种方式,丰富文旅业态,让三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郏县整合三苏园等文旅资源,推出东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展“跨越千年寻三苏”研学旅行,吸引万余名学子参与。建设完成全省首家三苏主题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东坡书苑”城市书房。推出“东坡家宴”特色美食,打造“郏乡有礼”文创品牌,其中“东坡瓷韵”系列产品备受青睐。
景区工作人员向研学学生讲解“三苏”生平事迹。
连续举办了全国“三苏杯”诗歌大奖赛、中国“三苏”诗会暨书法笔会、中国三苏文化诗词大会、大宋·上瑞里桃花旅游节等活动。三苏园景区被省文旅厅列入包保重点,集中资源扶持指导三苏园景区文旅融合发展。
苏轼还是一位美食家,郏县依托三苏文化建设了东坡路、东坡社区、东坡学校、东坡酒楼等一批固定地标,推出了东坡酒、东坡饼、东坡菜等一大批特色产品,加快文旅融合,增添三苏文化发展动能。
河南东坡饼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听杰表示,东坡饼逢年过节供不应求,要加班加点生产。东坡饼目前已被列入平顶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益于景区的发展和多业态融合,三苏园所在的苏坟寺村已从曾经的“一村一品”向“一村多品”成功转变。
“我们村好几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售卖三苏文创产品、发展三苏民宿,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带动村民家门口致富。”苏坟寺村党支部书记王留勋说。
当前,郏县正加快文旅业态打造步伐,优化“吃住行游购娱”链条品质。研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鲜明三苏文化印记的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三苏文创IP。秉持“办一次会,兴一座城”理念,紧扣文旅新特征新趋势,打造三苏文化旅游周品牌活动。发展东坡美食、文创演艺、夜间经济、健康养生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全面提升三苏园景区参观体验感。
三苏园景区整体图。
如今,三苏文化款款走出书本古籍,化身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研学基地,浸润着这座千年古城,郏县正以文化品牌为笔挥毫泼墨,描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本版图片均由郏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