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师范类院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就业工作的找到关键“破局点”。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具体指导下,洛阳师范学院把就业工作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用心用情用力培育“牡丹牌”毕业生,取得一定成效。
近日
河南省教育厅公示了
“202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案例
遴选结果”名单
我校2个工作典型经验,1个工作典型人物入选!
洛阳师范学院:
精育“牡丹牌”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背景介绍
作为师范类院校,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就业工作的找到关键“破局点”。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具体指导下,洛阳师范学院把就业工作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用心用情用力培育“牡丹牌”毕业生,取得一定成效。
校党委书记郭改英带队开展
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举办就业指导教师能力素质提升
专项培训
学校成功举办“豫荐未来 青春启航”
2025年河南省文旅行业高校毕业生
就业双选会
具体举措
1.坚持一体谋划,让“牡丹牌”毕业生“下得去”。学校注重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实行“学校领导、部门统筹、学院为主、书院协同、全员参与”的五级联动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出台了10余项制度。在二级学院设立就业创业办公室。加强就业指导,将就业择业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坚持一体培养,让“牡丹牌”毕业生“用得上”。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以高质量人才推动高质量就业。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完善管理服务。与政府、企业深度合作,提供专项人才。
3.坚持一体实施,让“牡丹牌”毕业生“留得住”。学校将省育、中原文化教育等融入思政课、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归属感。访企拓岗为学生提供高匹配度的就业岗位。多渠道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重视就业基地建设,促进毕业生省内就业。
工作成效
2024年,通过24365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工作啦”精准就业招聘服务平台,中国教育在线等就业服务平台,线上组织开展网络双选会38场,累计参会企业2793家,用人岗位累计超过24.4万余个;组织线下各类招聘会163场、参会企业1046余家,提供4.7万多个就业岗位,招聘单位质量高,提供职位类别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效果良好。近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留省率为73%,硕士研究生留省率为89%。豫西地区40%以上的基础教育师资、38%的中学校长、56%的中学教学名师都来自洛阳师范学院。
经验启示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一把手”负责的全员就业工作机制;必须精准对接精细服务,精准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供需精准对接;必须用心用情聚合力,以培养“牡丹牌”毕业生为引领,聚焦“高度”“力度”“精度”“温度”“效度”五个向度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洛阳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构筑“四条主线” 促进毕业生
高质量充分就业
背景介绍
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88人,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3个专业。学院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理念,抓实抓细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启梦大讲堂】职业技能提升——
如何拍出有温度的照片
第八届“豫创天下”“凤归中原”创业大赛
洛阳分区赛中获佳绩
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中,我院报送项目《中图学堂—百年党刊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育》获河南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冠军
与洛阳市气象局开展访企拓岗
具体举措
1.构筑就业 “中枢线”,就业体制机制健全。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突出就业导向,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
2.构筑就业 “保障线”,就业指导精准施策。开设就业指导课,把课程设置、教学需要和社会发展及社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开展优秀毕业生座谈会、校友大讲堂、就业指导讲座,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赛促训,积极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实践平台。
3.构筑就业“服务线”,就业帮扶举措有力。坚持“动态服务”,落实精准摸底;坚持就业工作周报制,加强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和离校管理。
4.构筑就业“新战线”,就业典型示范引领。成立“融媒体卓越人才实验班”,构建全过程、全时段、全课程、全覆盖、全媒体的“五全”育人模式;加强就业创业典型宣传,凝练就业创业品牌。
工作成效
学生就业发展良好,在中央电视台、团中央未来网、湖南省电视台、河南省电视台、大河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实现高质量就业100多人次,学生就业事迹被河南日报、河南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硕果累累,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8项,获批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2项教师团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经验启示
健全“一把手”负责的全员就业工作机制,将职业启蒙、规划、实训、实践全程融入人才培养;通过“五位一体”联动、精细化分层指导、赛事驱动实训、精准帮扶重点群体、深化校企合作拓岗、强化典型示范宣传,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
洛阳师范学院指导教师 李纪桥:
凝心聚力,助力就业“最后一公里”
典型案例简介
自入职以来,李纪桥老师作为就业办主任持续7年负责学院、书院就业创业工作,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招生就业处的关心支持和学院、书院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五职模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服务相关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学生生涯发展、就业帮扶工作团体辅导成效,尤其对“慢就业、缓就业”学生的观念引导深有成效,多年来学生就业率稳居全校前三,就业重点帮扶对象100%落实毕业去向,毕业生零投诉、零不良反馈,学生对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度高,多次代表就业一线同仁参加交流发言,“稳就业、促就业”的典型做法被《洛阳日报》报道。通过落实“三全育人”汇聚力量同向行,“思政+就业”构建就业育人新局面,开展朋辈示范鸿雁领航不迷茫,实践“五职模式”生涯规划有抓手等工作途径,强化就业工作思政引领,搞好生涯规划就业服务,兜牢就业帮扶底线,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省心、用人单位放心,推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专场招聘会前持续开展
“简历问诊”活动
指导服务学生连续三届获
“河南省创新之星”
来源:书里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