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写得很轻巧但意味深长的文章。Emma Rathbone 用一系列日常片段,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是怀旧,不是批判,而是静静地指出了一种已经消失的状态:完全由内而生的注意力与想象力。 在没有网络的日子里,时间的流逝是钝感的。你没有即时的搜索引擎,也没有无限刷新的信息流,有的只是你与当下的那点空间和物件:一本小说、一块磁铁、一段自创的小舞步,或是一张装饰用的扫帚。琐碎、即兴,甚至有点无聊,但正是这些“无所事事”的时刻,激发了真正的自主性思考和荒诞式的创作冲动。 那时的“灵感”没有出处;它不是 Pinterest、不是算法推荐,它只是你脑海里突然冒出的一个念头。而你会跟着它走,画一只奇怪的鳄鱼、伪造一张FBI证件、随手编一个关于乌鸦的传说。你没有参考,也没有观众,所有东西都是给自己玩的。 这种与信息断联的自由,允许人保留模糊和未知。比如,朋友间对一块宝石的争论,无法靠搜索来收场,只能各自坚持、互相试探。而这种“不知道”的空间,本身就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张力和乐趣。而现在,我们几乎已经失去了让“不确定”存在的耐心。 更深一层的意思或许是:没有被记录、被标记、被验证的日子,也许更接近真正的私人生活。你读了什么、看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你不说,没人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没有搜索记录和社交足迹的年代,是可以重新编排的。这不是逃避,而是允许自我在当下重新定义。 那些无意义的小举动,发呆、涂鸦、跳舞、对着镜子练习广告语,曾是生活的间隙,也是创造的源头。而如今,我们的每一次手指滑动,都通往某种外部刺激,却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源于一个无声的、私人的念头。 或许偶尔,也该让自己回到“网络之外”的状态,哪怕只是十分钟,看看脑袋里会冒出点什么。 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YD_cnt_174_01iyuLpuAnAU">摘要:这是篇写得很轻巧但意味深长的文章。Emma Rathbone 用一系列日常片段,带我们回到了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不是怀旧,不是批判,而是静静地指出了一种已经消失的状态:完全由内而生的注意力与想象力。 在没有网络的日子里,时间的流逝是钝感的。你没有即时的搜
来源:小阳醒醒(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