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8月,我国长江流域遇罕见暴雨,发生特大洪水,家住湖北咸宁的小江珊也并未躲过一劫。
“妞,你就紧紧抱着这棵树,戴红星的人一定会来救你......”
1998年8月,我国长江流域遇罕见暴雨,发生特大洪水,家住湖北咸宁的小江珊也并未躲过一劫。
危急情况中,她的奶奶将她托举上树,留下这样一句话,便被洪水冲走。
因为这句话,年仅6岁的小江珊紧抱大树9个小时,最终被救援人员救起。
距被救起至今已有27年的时间,那么现在江珊怎样了呢?
1998年8月1日,湖北咸宁市嘉鱼县簰洲湾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雨。
电视里不断播报着洪水预警,当地居民纷纷准备撤离。
江珊一家听到预警后也正在收拾简单行李准备离开,却不料洪水来势汹汹,比预想中更快地漫过了堤坝。
夜幕降临时,簰洲湾江段的堤坝突然溃决,轰隆隆的水声中,洪水裹挟着泥沙冲进村庄。
江珊一家人在慌乱中被冲散,年仅7岁的她和奶奶被洪水推向村外。
黑暗中,江珊听到父母呼喊的声音渐渐远去,她想喊却被灌进嘴里的江水呛得说不出话。
洪水中,奶奶死死抓住江珊的手,在湍急的水流中寻找着可以抓住的东西。
终于,她们抱住了一棵白杨树,江珊紧紧搂着树干,浑身发抖,奶奶用身体护住孙女,不让湍急的水流冲走她。
却不料,在突然之间,一股更大的水流袭来,奶奶感觉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她知道自己和孙女不可能同时获救。
千钧一发之际,奶奶托起江珊,让她爬得更高一些,江珊刚刚抱稳树干,又一股巨浪打来。
“妞,你一定要死死抱住这棵树,戴红星的叔叔一定会来救你!”这是奶奶留给江珊的最后一句话。
话音未落,奶奶就被湍急的洪水卷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
江珊哭喊着奶奶,但回应她的只有呼啸的风声和哗哗的水声,她不敢松开手,紧紧抱着树干。
冰冷的江水一次次打在她身上,她的手臂酸痛难忍,但她始终记着奶奶的话。
当时只有6岁的小江珊,在奶奶被洪水冲走以后,身体逐渐被恐惧和疲惫所占据。
而她紧紧抱着的那棵树不知何时也开始松动起来,经过洪水的不断冲击,这棵小树最终没能挺过去,被连根拔起,小江珊随着树干一同沉入水底。
在泥沙翻涌的河床上,她拼命划动双臂,耗尽全身力气向上游动。
就在体力即将耗尽之际,一棵粗壮的白杨树枝干击打到她的后脑,出于本能她拼命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黑暗中,小江珊独自面对着无情的洪水,寒冷刺骨的河水不断冲刷着她瘦小的身躯,疲惫和恐惧一次次侵袭着她的意志。
她的四肢早已麻木,但她始终记得奶奶的话:要紧紧抱住树干。
水位在持续上涨,她只能一点点往上攀爬,始终保持头部在水面之上。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很快便到了晚上,夜色中的洪水更显恐怖。
江珊看到许多物件在水面漂浮——桌椅板凳、农具杂物,甚至还有动物的尸体。
这些场景令她心生恐惧,但求生的本能支撑着她继续坚持,她不敢合眼,因为知道一旦睡着就可能永远醒不过来。
寒冷和疲惫不断消耗着她的体力,但对生的渴望让她咬牙坚持。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难熬,江珊的体力已经接近极限,手臂几乎失去知觉。
但每当想要放弃时,她就会想起奶奶的叮嘱,重新鼓起勇气,她相信救援一定会到来,正如奶奶所说的那些“头戴五角星”的人一定会找到她。
就这样,这个小女孩在生死边缘一直苦苦支撑着,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1998年8月2日凌晨时分,在接到汛情报告后,武警消防队60名官兵迅速集结,组建救援队伍奔赴灾区。
王明华所在的救援小组驾驶二号冲锋舟,在湍急的洪水中展开搜救行动。
黑暗中,救援工作异常艰难,洪水裹挟着各种杂物,不断冲击着冲锋舟。
救援队员们必须全神贯注,既要躲避漂浮物的撞击,又要仔细搜寻可能被困的群众。
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王明华和战友们已成功救起十余名遇险群众。
就在准备返程时,王明华敏锐地发现左后方约80米处的一棵大树上似乎有异常。
虽然当时并不能确定那到底是什么,但凭着多年救援经验和职业本能,他决定驾驶冲锋舟靠近查看。
当冲锋舟逐渐接近那棵大树时,借着微弱的光线,救援人员终于看清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个小女孩正紧紧抱着树干。
由于洪水湍急,加上树枝遮挡,救援队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靠近。
王明华和战友们调整救援策略,在第四次尝试时终于找到合适的角度,成功接近树干。
王明华抓准时机,迅速弯腰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此时的小女孩已经被冻得浑身僵硬,双手双脚仍保持着抱树的姿势,几乎失去意识。
当江珊被救上船的一刻,微弱地睁开双眼,看到了王明华帽子上的五角星,她轻声呢喃着“五角星”三个字,随即陷入昏睡。
而当江珊再次醒来后,救援人员才在她的口中得知,原来她已经独自在树上坚持了整整九个小时!
在获救后的第四天,小江珊本以为家中就剩自己一人,但没想到的是,救援人员帮助她找到了还存活于世的姐姐和父亲。
只不过,这场团聚注定充满泪水,原本八口之家,如今却只剩下三人。
洪水无情地夺走了江珊的奶奶、母亲等五位亲人,也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灾难的阴影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年幼的江珊受到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然而,她的故事经过央视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学校、企业纷纷联系嘉鱼县民政局,表达了资助姐妹俩上学的意愿。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1998年8月底,江珊姐妹来到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初到北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式,江珊经历了适应期的困难。
但她坚强勇敢,很快融入了新环境,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当年参与救援的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的王明华还专程赶到北京参加江珊学校的文艺晚会,并带她游览北京,给予她精神上的支持。
2005年,由于北京圣陶实验学校初中部撤销,江珊回到家乡,在嘉鱼县博才学校继续初中学业。
回到熟悉的家乡,江珊更加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家庭的命运。
然而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打击,2008年,江珊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肺癌。
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江家再次陷入困境,社会各界得知这一消息后,爱心人士再次伸出援手,捐款帮助江珊一家度过难关。
在父亲病重期间,江珊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学业。
临终前,父亲对江珊说出了心愿,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军人或警察,这个嘱托深深印在江珊心中,成为她前进的动力。
但其实,在1998年被救起的那一刻起,这个种子就在江珊心中生根发芽。
她清楚地记得,是那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救援人员给了她生的希望,正是这份感恩之心,加上父亲的临终嘱托,坚定了江珊成为人民警察的梦想。
多年来,江珊始终铭记社会给予的关爱,所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她虽然家境不富裕,仍向灾区捐出了200元。
在回馈社会的同时,江珊也没有忘记学业和心中的梦想,而命运也再一次眷顾了她。
经过三年寒窗苦读,江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警察学院。
2014年,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后,她如愿以偿地成为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的一名警察。
从警初期,江珊发现警察工作与儿时想象中的大不相同,真实的警察生活不只是与罪犯斗智斗勇,更多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与奉献。
而江珊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在重大事件中,她也始终冲锋在前。
2019年12月,湖北应城发生地震时,她放下刚刚到家的孩子,立即返回岗位,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疏导滞留旅客。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她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
一次凌晨接到紧急任务,要确保600多吨抗疫物资安全转运。
当天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足30米,江珊和同事们开着警灯在浓雾中穿行,带领150多名工作人员连续奋战14个小时,直到最后一车物资安全运出。
多年的出色工作让江珊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她走上了派出所副所长的岗位。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江珊也没忘记当年的恩人王明华,在当初上学的时候,她几乎每周都会和父亲去探望恩人。
可之后随着王明华工作的调动,两人就慢慢的失去了联系,直到在2021年《回声嘹亮》节目上,两人才终于重逢。
当看到王明华已是满头白发的身影,江珊泪流满面,两位警察相互敬礼、紧紧相拥,这一幕感动了无数观众。
从一个被困树上的小女孩,到如今守护他人平安的人民警察,江珊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头上有五角星”的精神。
每年,她都会抽时间回到簰洲湾老家祭奠抗洪英烈。
她常说:“我的第二条命是武警战士给的,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警察,就必须要像当年救我的人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98年洪水那场生死劫,让6岁江珊在树上抱出了生命奇迹,也在她心里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从被救的小女孩,到救人的人民警察,江珊用半生诠释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温暖传承。
她接过救命恩人的接力棒,在平凡岗位默默守护,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这份跨越时空的善意传递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就藏在把救命之恩化作助人之力的坚持里,藏在将个人微光融入社会温暖的信念中。
1、还记得1998年洪水中的小江珊吗?现在,换了她来保家卫国 澎湃新闻 2021年7月26日发布
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3年前洪水中抱树女孩当上警察,还曾请战抗疫 观察者网 2021年3月5日发布
来源:烟火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