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国第一批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区)之一,2024年以来,昆明市晋宁区通过高位统筹,构建科学培育体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推进表,试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云南网讯(记者 王淑娟)作为全国第一批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区)之一,2024年以来,昆明市晋宁区通过高位统筹,构建科学培育体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推进表,试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2024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计划于2024年至2025年在全国选择5个地级市、70个县开展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用2年时间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协议帮带约6万人,通过产业平台辐射带动约20万人。晋宁区作为全国第一批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县(区)之一积极推动相关工作。
晋宁区花卉、蔬菜等产业优势突出,但转型升级亟须人才支撑。通过高素质农民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晋宁区明确了“两年培育100名三产融合创业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搭建起1所高校+2所农民田间学校+10所农民业校的“1210”培育体系,并将试点工作纳入全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花卉、食用菌、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以产促培、以培兴产”的良好局面。
工作中,晋宁区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学用贯通实效,采用“高校+农民田间学校”的双校双通道教学模式,高校负责理论教学,农民田间学校则注重实践教学。组建由高校专家、农技骨干和“田秀才”组成的导师团队,实施双师培养机制,为学员提供个性化指导,围绕花卉、食用菌、乡村主播三大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培训。
晋宁区还创新“全国劳模领头发展产业培养人才模式”,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张良牵头成立“劳模工作室”,带领50名学员开展玫瑰高标准绿色生产技术攻关和推广,在产业引领、联农带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晋宁区累计建成农民田间学校22所,挂牌成立云岭农科小院1个,超额完成了培育任务。食用菌班学员通过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大球盖菇种植,辐射面积超100亩;花卉产业学员也通过栽培技术的不断学习创新,带动花农引入新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