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能成为时代的精神坐标丨第一届全国自强模范典型事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4:01 1

摘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在抗战烽火中,在建设浪潮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一群人以生命的坚韧谱写着震撼人心的篇章。

自强风采

礼赞时代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在抗战烽火中,在建设浪潮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一群人以生命的坚韧谱写着震撼人心的篇章。

自1991年首次进行全国自强模范表彰至今,这些楷模用残疾之躯铸就的时代丰碑,铭刻着个体生命的璀璨光芒,更昭示着集体奋进的精神密码。这种永续传承的自强基因,终将在历史长卷中留下温暖而坚定的注脚。

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届全国自强模范典型事迹,让榜样之光照亮自强之路。

第一届全国自强模范

吴运铎( 多重残疾)

作为我国抗日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吴运铎在研制武器弹药时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和右腿,但他始终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了兵器工业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兵工专家。他还在青少年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对残疾青年给予特别的理解和关爱,“把一切献给党”的铮铮誓言践行到生命最后一刻。

徐白仑( 视力残疾)

教育家

41岁时,徐白仑因医疗事故失去视力,失明后他苦练文笔,创作了十万余字小说。在经历了多年痛苦的失明生活后,他想到了同样深陷无助的盲童们,于是创办我国第一本盲童刊物《中国盲童文学》、创建了第一届盲童夏令营,制定了第一个盲童教育计划“金钥匙工程”,在盲童中全面普及视障教育,使中国盲童身心面貌得到极大改观。

玉荣(肢体残疾)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副秘书长

1964年,9岁的玉荣与姐姐龙梅放羊时突遇暴风雪,在零下37度严寒中同暴风雪搏斗一天一夜,走出70多里路追回所有羊只,用生命保护了集体财产,自己因严重冻伤双腿致残。由于她们的英雄事迹,玉荣与龙梅被授予“草原英雄小姐妹”称号。在受伤后,玉荣依然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工作,并积极参与公益,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与担当,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奋发向上。

甘柏林(视力残疾)

二胡演奏家,教授

甘柏林8岁时因病失明,面对残酷现实,他与命运抗争,刻苦学习乐器,展现了出众的音乐天赋,因二胡演奏技艺蜚声海内外。在吉林省艺术学院任教期间,甘柏林致力于通过加强残疾人教育,促进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1987年,他参与创办亚洲第一所残疾人高等学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培养了数千名高等特殊教育人才,推动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徐效钢(肢体残疾)

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图书馆学者

1971年,身为军人的徐效钢在大火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成重伤。然而,凭借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在之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众多成果。在庐山图书馆工作期间,他自学专业课程,改编分类法、整理古籍,并发表专业论文、撰写残疾人工作文章、编写多部专著、主持重点课题,为江西省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张海迪(肢体残疾)

中国残联原主席、康复国际原主席、康复大学名誉校长

5岁时,张海迪因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命运的挑战面前,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学校课程、针灸,掌握了多门外语。1983年张海迪开始深耕文学领域,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100万字,鼓舞了无数人在困境中勇敢逐梦。在中国残联、康复国际工作期间,张海迪致力于保障残疾人权益,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整体进步。在国际舞台上,她多次代表中国发声,为全球残疾人事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了桥梁。她还热心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残疾人领域的话语权,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戴碧蓉(肢体残疾)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8年,年仅11岁的戴碧荣,为救3名在铁路边玩耍的儿童,被列车碾过,失去左臂左腿,落下终身残疾。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了身体的伤痛,顽强生活、学习。她开通了“戴碧蓉热线”,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困境中的人们,还通过募捐和办厂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她积极建言献策,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麦贤得(多重残疾)

海军战斗英雄,“八一勋章”、“人民英雄”荣誉称号获得者

1965年“八六”海战中,麦贤得作为护卫艇机电兵,在头部中弹的情况下,仍坚持作战,排除舰艇故障,坚守战位3个多小时,直到战斗胜利,被誉为“钢铁战士”。他也因战斗留下了失忆、语言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但在长达几十年的康复过程中,他始终致力于传播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鼓励青年人“不吃老本、要立新功”。近年来,他投身于社会公益和国防教育,传播革命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黄吉人( 肢体残疾)

上海市市南中学退休高级教师

黄吉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残疾,以双拐和轮椅代步,通过自己刻苦学习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退休后,为残疾人家庭助学成为黄吉人的新事业。她创办黄浦“智力助残”团队,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子女、残疾青少年免费辅导学业、上门家教,用行动为6700余名残疾学生传递知识与爱心,改变了一批残疾青年的人生命运,帮助他们找到光明的人生方向。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一级战斗英雄

1984年,史光柱在执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双目失明,但他仍带领官兵出色完成任务。失明后,史光柱凭借顽强毅力,自学盲文,坚持创作,出版多部诗集,斩获多项文学大奖,作品被多国翻译。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成立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帮扶超千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坚韧与担当。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