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又双叒叕搬新址,专场拍卖帮陈村先生20箱藏书找新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4:33 1

摘要:布衣书局近日迎来第13次搬迁,刚刚迁入的新家位于朝阳区越界朝阳里B座,这也是布衣书局第14个家。就在布衣书局开启新征程之际,“陈村先生藏书专场”拍卖会为新布衣书局进行了一次别样的“开业剪彩”。

布衣书局近日迎来第13次搬迁,刚刚迁入的新家位于朝阳区越界朝阳里B座,这也是布衣书局第14个家。就在布衣书局开启新征程之际,“陈村先生藏书专场”拍卖会为新布衣书局进行了一次别样的“开业剪彩”。

布衣书局新址有100平方米,与小众书坊相邻,目前店面陈列的图书有3500册左右,倚墙而立的书柜和店内的图书专柜相互呼应,为读者展示丰富而多元的古旧书世界。布衣书局创始人胡同说,这里以前是个理发店,只花了8000元简单修补、换了换灯就搬了进来。如今,洗头房变成了工作间,VIP室成了直播间。“布衣书局之前面积太大,而且交通不便,想让实体书店生存下去,只能搬家,这样我们库房和门店分开,节约了一半房租。”胡同说,搬还是不搬其实纠结了很多天,毕竟之前布衣书局都是“从小改大”,还是第一次“从大改小”。

鲁迅图书专柜已布置完成。

刚刚搬入新家,民国时期的鲁迅图书专柜也已布置完成。胡同说,其中一本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已经被读者买走了,“这是北新书局1935年10月12版,还是个毛边未裁本,难得品相比较好。”正在胡同接受采访时,读者方先生前来取书,他跟随布衣书局20余年,一直不离不弃,这次他在直播间买了好几本旧书,他说自己这是为美好回忆买单。

在布衣书局直播间,这几天连续举办的“陈村先生藏书专场”更是备受关注。这些书是作家陈村发自上海,再通过直播间陆续流转到读者手中的。从5月11日至5月12日,3000余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3场直播的销售总额近20000元,这个结果出乎意料。

陈村在书房里。

“陈村先生发来的书共有20箱,共650公斤,快递公司连装加搬,运费到付。”“胡同大人,这个事情麻烦您跟同事们辛苦了。这些烂书当年得来不容易,陪伴多年,卖多少钱都是不合适的。现在它们落魄的样子,不值几文。帮我给它们找到愿意一读的书友就是积德了。若还有些许盈利都捐给布衣,算是支持过旧书行业。”

“我们肯定是要付钱,不然对我们倒是更大的压力了。”胡同说,让他没想到的是,陈村先生很爽快地同意用“陈村藏书专场”的名义进行拍卖,为此,胡同还特意选了一枚印章,跟发黄的纸一起拍了下来,作为预告的头图。

陈村书房里的书。

对于陈村而言,这些书即将展开新的旅程,对他而言是莫大的欣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由回忆起,1978年,原国家出版局组织调动全国出版印刷力量,调拨1500吨纸,重印了35种中外文学名著,投放市场。陈村从报纸得知中外文学名著35种发售的消息,1978年5月1日,他和朋友早上5点就出门,赶往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谁知到了现场,排队的队伍早已排成长龙,他记得自己隔着铁栅栏,交了钱,买到了限购的5本书,“书捧在手里,就像捧着一个太阳。”

陈村的家里有1万余册藏书,书房三面都是书柜,客厅、餐厅也到处都是书、杂志,陈村笑称,夫人说书太多了,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要“焚书坑儒”。他说,此次出现在直播间的书最早的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书,这些书曾经跟着他搬过六七次家,从来没舍得扔过。而之所以将它们托付给布衣书局,也是出于对布衣书局、对胡同的信任,“写书人和买书人天然有着亲和力,当我问家里的这些书如何处理,我听从了胡同的建议。”他更一再说,这些书有人愿意读,就是最好的事情了。

胡同在直播间。

这也是布衣书局首次进行作家藏书专场拍卖。胡同说,陈村先生收藏的《外国文艺》133册,从创刊号的1978年开始到2002年,前面一半连号,最终以1330元包邮价格被一位广西的书友买去。一套《世界电影》91册,从1982年开始,有许多连号,最后1300元成交。

陈村说:“处置旧书对社会来说是个问题。我的许多朋友都老了,都遇到这个事情。”中国历来有敬惜字纸的美好传统,布衣书局的此次破冰之旅,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记者:路艳霞,程功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