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山: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青岛拧紧“安全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4:45 1

摘要: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的整治包括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提到“诱导投资”等问题正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非法金融已步入“智能犯罪”时代,悄无声息地觊觎着我们的财富。近年来,青岛市在防范非法金融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一阶段的整治包括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提到“诱导投资”等问题正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非法金融已步入“智能犯罪”时代,悄无声息地觊觎着我们的财富。近年来,青岛市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方面构建了多层次、全链条的治理体系,结合宣传教育、技术防控、制度创新和协同治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险防控模式。金融安全没有休止符,必须拧紧防非“安全阀”。

攻防升级 以AI之道还治AI之身

非法金融利用AI技术升级犯罪手段。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伪造视频通话,假装成亲友向受害者求助;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旗号,诱骗公众投资,或编织包装名目众多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以“农业+科技”为噱头,打着“云养牛”“云种植”等发展农业产业的幌子,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面对技术加持的金融乱象,“以AI之道还治AI之身”也正让灰色地带无处遁形。“AI监管员”得到广泛应用,金融数据追踪系统使非法资金流动“雁过留痕”。“杀猪盘”“刷单返利”等诈骗模式,可精准识别并有效拦截;传播“国资背景”“保本高息”等违禁词汇时,可自动触发预警;银联的智能风控系统通过交易实时风险评分、反洗钱识别、人机智能验证平台等多维度风险识别及验证场景,有效降低用户交易风险。

人人皆防线 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双轨并行

防范非法金融不能仅靠“单打独斗”。青岛2025金融监管工作重点中提到,督促机构加大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的防控力度。此外,青岛还建立了非法集资风险台账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对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到位、管控到位、处置到位。今年年初,有快递员发现物流单据中隐藏的非法集资广告,上报并报警,成功截获超过17000张诈骗卡片。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除了需要各级部门做到对风险早预警、早处置,同样需要市民群众生活中主动作为,人人参与才更能做到早暴露、早识别。

更深远的变化也发生在社会各界的认知层面。青岛深化警银、警校等协作机制,设立防非工作站、组建宣讲团队,将金融、通信业务窗口转化为反诈前哨,确保防非知识直达基层。中小学生金融素养课新增“反诈剧本杀”教学模块、短视频平台“金融防骗挑战赛”话题播放量突破10亿次……只有每个普通人都成为金融安全的守护者,非法金融的生存空间才会日益逼仄。

从个体创伤到系统危机 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不容小觑

在骗子眼中,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有限、防范意识薄弱,尤其是AI时代,设置骗局变得更加简单且低成本。如伪造的虚拟货币投资、冒充专家进行高收益投资推荐以及虚假养老项目等,声称的“高额回报”,往往使老人难以拒绝,结果却是耗尽养老钱。

非法金融活动严重破坏金融秩序。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虚构投资项目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干扰国家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调控效果。许多受害者将毕生积蓄投入所谓的“高收益”项目,最终血本无归。更严重的是,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与洗钱、诈骗等犯罪行为交织,给社会带来不确定的危害。非法金融的危害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变量。

当非法集资平台崩盘引发群体性事件,当虚拟货币传销吞噬养老积蓄,当跨境洗钱成为腐败资金外逃通道……非法金融活动成为可能触发系统性风险的“社会毒瘤”。用制度利剑斩断非法金融的寄生链条,用科技不断赋能“数字免疫系统”,用坚定的防范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账户里的数字,更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以及国家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未来航道。

信网评论员 秦璐

来源: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