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土圪塔”,“秀”出“针”功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4:45 1

摘要:近日,在临汾市尧都区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厂房里,捻麻绳、打袼褙、裁底、包边等一系列工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流水线的轰鸣声,却处处可见匠心独运。62岁的工厂工人孙秀珍,手拿锥针将麻绳在千层底上来回穿梭,银针在千层底上走出工笔画的笔触,她所使用的工艺——千层

近日,在临汾市尧都区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厂房里,捻麻绳、打袼褙、裁底、包边等一系列工序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流水线的轰鸣声,却处处可见匠心独运。62岁的工厂工人孙秀珍,手拿锥针将麻绳在千层底上来回穿梭,银针在千层底上走出工笔画的笔触,她所使用的工艺——千层底手工拉花布鞋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成立于2003年的尧都区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圪塔”)集生产、加工、销售手工布鞋为一体,品牌创始人黄妙娟讲起“土圪塔”的各个工艺环节滔滔不绝:“这位师傅正在下料,别小看这个环节,为了确保每双鞋的高品质,我们下料的时候要保证一双鞋两个鞋面上的花纹尽量一致,这就需要师傅的‘火眼金睛’了。”

对每一种原材料、每一种工艺、每一道工序、每一双成品鞋都严格把好关,既是“土圪塔”的生存之道,也是品牌生生不息的立业之本。黄妙娟深耕行业二十余载,始终秉持“以匠心守初心”的理念,她说:“只有用时间沉淀品质,才能让传统布鞋既守住老顾客的乡愁,又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从而让千层底手工拉花布鞋制作技艺发展传承下去。”

该公司的厂房里,工人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但干起活来,都非常认真。冯秀菊在这里工作了19年,她正在进行“沿边”工艺制作,手里的千层底将在一个月后交付给顾客。“现在千层底不仅受中老年人喜爱,许多年轻人也喜欢穿。这不,我手中的这双鞋子就是一个年轻姑娘专门找我们定制的。”

传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守正创新。22年的经营管理,让黄妙娟深谙传统布鞋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把握好传承与创新,这就需要在“型”“材”“技”上下大功夫。

在黄妙娟的带领下,“土圪塔”不断完善对手工布鞋的纳底花样、鞋面拉花、楦型和鞋样等民间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并以录像、图片、文字的方式把布鞋制作技艺记录下来;新产品要经过反复试样、反复试穿,最后再决定定型生产;不断开发出更多与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相关的文化产品,对现有的虎头鞋、秀禾鞋、商务休闲鞋继续改进,更能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核心力量举行拉花技艺的培训活动,让这项技艺被更多的人掌握,实现技艺的生产传承性保护……

举起一双儿童布鞋,鞋底的拉花图案是“风火轮”。“这‘风火轮’纳底法,在民间寄托着父母祈愿稚子步步生风的美好愿景。现在借动画元素再次火了起来,倒让千年纹样焕了新生。”黄妙娟介绍,“这双鞋底是我们公司吸纳隰县当地有‘手艺活儿’的村民制作的,一来吸收民间传统布鞋手工艺制作的精华,二来作为企业家,我也希望能助力当地百姓就业,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去年以来,“土圪塔”开启了短视频平台的线上直播,于是在厂房里,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土圪塔”的银发匠人“穿针引线”专注安静,一边是年轻主播直播推介活力四射。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出新的火花,这双穿越时光的千层底,正走出新的传承足迹,扬起国风新潮。(刘静)

来源:山西市场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