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男童发育异常,各大医院无法确诊,东莞医生仔细求证查出罕见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5:11 1

摘要:其实,他在妈妈肚子里做“NT”检查时就提示“不完全正常”,孕期彩超提示“脑组织发育略有异常但不严重”。曾于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羊水穿刺”基因检测,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

东莞男童小华今年1岁,体重才15斤、身高才70厘米,发育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

其实,他在妈妈肚子里做“NT”检查时就提示“不完全正常”,孕期彩超提示“脑组织发育略有异常但不严重”。曾于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羊水穿刺”基因检测,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

出生后,小华因“眼部发育异常、垂直距骨、脊髓栓系、食物不耐受、运动发育落后”等症状,辗转东莞、广州的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也做过家系医学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没发现明确致病基因。

那么,小华到底得了什么病?后来,小华8个多月大时,因“腹泻,脾胃差”,来到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谢岗医院)儿科就诊。

儿科主任李贞看诊后,对他进行了细致的体格检查:体格瘦小,体重约13.4斤、身高仅67厘米,远远落后于正常小孩,面容特殊:前额宽且突出、眼距略宽、鼻梁低平、外眼角下垂、蓝巩膜、尖下颌、三角脸、耳位低、高颚弓,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呈蹼状、不能伸直……

出生后曾完善头颅MRI检查提示“Rathkes囊肿”,出生后40多天在外院行“垂直距骨”手术,出生后6个月行“脊髓栓系”手术;11个月不会扶物站起、不会扶物沿走……

李贞主任详细与小华家长交流后,怀疑他有代谢异常,建议再次行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检测,进一步查找病因,家长同意。

果然,检测发现小华在基因COL1A2上发生c.2675G>T杂合突变,为新发变异。父亲和母亲均正常。

小华的基因检测结果

根据《ACMC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更新指南》,该变异可能致病。综合小华的表现,他被初步诊断为“成骨不全症”,又称脆骨病。

这是一种罕见病,在国家卫健委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里。目前,小华已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进一步治疗。

什么是成骨不全症(OI)?

成骨不全症(简称OI)又名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主要特征,由重要的骨基质蛋白Ⅰ型胶原 (typeⅠcollagen)编码基因及其代谢相关基因突变所致。新生儿患病率约为1/15000~20 000。

青少年型和家族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确诊的OI。

OI常在幼年起病,轻微创伤后反复发生骨折,病情严重者可能在宫内或出生时即骨折,导致脊柱侧凸、胸廓塌陷、四肢弯曲等畸形,甚至可能因肺部感染、胸廓畸形引发心、肺衰竭而死亡。患者还可伴有听力下降、关节韧带松弛和心脏瓣膜病变等表现。OI危害大,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疾病的诊治水平亟待提高。

OI的发病机制及遗传模式有哪些?

OI的发病机制是由Ⅰ型胶原蛋白编码基因或其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突变,导致Ⅰ型胶原蛋白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引起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纤细或形态异常,使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损害、骨强度下降,反复发生骨折和进行性骨骼畸形。

遗传模式主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少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罕有X染色体伴性遗传。

OI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OI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起病的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不同程度活动受限。

骨骼外表现可以有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听力下降、韧带松弛、心脏瓣膜病变等。

OI患者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OI致病基因突变的有效治疗方法,现有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旨在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率,改善骨畸形,提高生活质量。

发生不稳定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出现严重骨骼畸形、严重或反复关节内骨折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引起OI患者活动受限,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时,须做手术治疗。

来源:东莞日报社东莞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