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文化是民族的根, 汉字是文化的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5:21 1

摘要: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文化是民族的根, 汉字是文化的根”,深刻揭示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她在多个场合强调,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载体,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文化是民族的根, 汉字是文化的根”,深刻揭示了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她在多个场合强调,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载体,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汉字是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其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逻辑蕴含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的认知智慧。孙晓云指出,汉字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见证。例如,甲骨文的“人”字以侧身人形为基础,衍生出“仁”“信”等伦理概念,体现了汉字对文化价值的塑造力。

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将实用性与审美性高度融合。孙晓云认为,书法不仅是书写技能,更是“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精神修炼,与儒释道哲学深度契合。她在《书法有法》中系统梳理笔法传承,强调“楷书即楷模”,主张通过规范书写建立文化认同。

汉字书写过程中的“意在笔先”“心手双畅”,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国人注重整体性、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孙晓云在访谈中提到,汉字的方正结构与疏密布局,暗合“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冲击下,汉字书写面临“提笔忘字”的危机。孙晓云强调,汉字自信是文化自信的起点,只有守住汉字的“根”,才能在文化交融中保持民族特性。她批评将书法过度艺术化的倾向,主张恢复“字如其人”的传统评价体系,强化汉字的文化伦理功能。

汉字的表意性使其成为跨语言交流的独特媒介。孙晓云在“汉字之美”全球巡展中指出,汉字的“象形思维”与西方字母文字的“抽象思维”形成互补,为文明互鉴提供了新视角。例如,她创作的《运河颂》书法长卷,以汉字艺术诠释世界文化遗产,被国际友人赞为“流动的文明史诗”。

孙晓云的汉字观,既是对中华文明基因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当代文化使命的主动担当。她通过“书写实践—教育普及—国际传播”的立体路径,将汉字从“文化符号”升华为“文明对话的语言”。

来源:让小舟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