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已经发展出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沿海城市如波士顿、纽约和费城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为主。随着人口增长(从1700年的25万增至1750年的120万),殖民地开始向西扩张,与法国在北美的势力发生冲突。
小镇做题家,用普通人的视角,分析历史,解读人物,品味百态。欢迎关注!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已经发展出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沿海城市如波士顿、纽约和费城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为主。随着人口增长(从1700年的25万增至1750年的120万),殖民地开始向西扩张,与法国在北美的势力发生冲突。
英国与法国殖民者的矛盾,直接引发了战争。乔治·华盛顿,后来的美国首任总统,当时正在为英国人服务。1754年乔治·华盛顿带领一小支部队代表弗吉尼亚州总督前往俄亥俄河谷,要求法国人从英国管辖殖民区撤军。后来他再次带领军队与法国人作战,并被升为陆军上校。当时的他可能也不会想到,后来他会与法国人协作,共同抗击英国的军队,并缔造美利坚。
七年战争
而在当时这场战争在北美被称为"法国与印第安人战争",最终以英国胜利告终。这场七年战争从1756年持续到1763年,最终英法签订《巴黎条约》,英国获得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阔领土。
法国印第安人战争
尽管取得胜利,战争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英国国债从1755年的7400万英镑激增至1763年的1.32亿英镑。为维持在北美的驻军,英国政府决定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同时,1763年颁布的《皇家宣言》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而殖民者希望获取土地和资源以发展工商业或建立农场,这一政策激怒了渴望西部土地的殖民者。
英国人为了填补自己巨大的财政亏空,应对军费开支,对殖民地人民增加税负,各种税法相继出台。当然,有剥削就会有反抗,殖民地的人民也通过各种方式来抵制。
1764年通过的《糖税法》表面上降低了糖蜜关税,但通过严厉的海关执法实际增加了殖民地商人的负担。同年《货币法案》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困难。这些措施引发了殖民地商人的强烈不满,波士顿商人约翰·汉考克等人开始组织抵制运动。
1765年《印花税法》要求所有法律文件、报纸等印刷品使用带税票的特制纸张,直接触动了殖民地精英阶层的利益。弗吉尼亚议会率先通过决议反对,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了著名的“不自由,毋宁死”演说。同年10月,九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印花税法大会”,这是殖民地首次联合行动。
印花税法标志
群众抗议活动迅速蔓延。波士顿的“自由之子”组织焚烧税局,纽约暴民摧毁总督官邸。面对殖民地的强烈抵制,英国议会于1766年3月废除《印花税法》,但同时通过《宣示法案》,宣称英国议会对殖民地拥有绝对立法权。
1767年,财政大臣查尔斯·汤森通过对玻璃、铅、纸张、茶叶等征收进口税。约翰·迪金森在《宾夕法尼亚农民来信》中论证这些是变相的直接税。1768年,英军两个团进驻波士顿,加剧了紧张局势。
波士顿惨案
小小的波士顿人口只有1.6万人,而驻扎的英军有4千人之多,英军的开销由当地人负责,大大激化了矛盾。1770年3月5日,波士顿民众与英军发生冲突,英军向人群开火,造成5人死亡,史称"波士顿惨案"。保罗·里维尔的版画将事件渲染为蓄意屠杀,极大地煽动了反英情绪。同年4月,英国废除大部分汤森关税,仅保留茶叶税作为主权象征。
笔者评:现在分布全球的美军,也继承了当年英国军队的“传统”,在世界各地为非作歹。
英国人试图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并宣示权利,毕竟这片殖民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七年战争等)。而税收的强化触动了殖民地商人和精英阶层的利益。当矛盾激化的时候,英国加强军力,使矛盾可能进一步升级。
▷加斯比号事件与通讯委员会(1772)
1772年6月,罗德岛民众焚毁英国缉私船“加斯比号”。这一事件促使塞缪尔·亚当斯在波士顿建立首个“通讯委员会”,到1774年所有殖民地都建立了这一革命联络网络,为殖民地间的协调行动提供了组织基础。
笔者评:独立运动有了组织基础,“革命”不是各自为战了。
▷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
1773年《茶叶法案》给予东印度公司茶叶贸易垄断权,虽然降低了茶价但维持税收。殖民地人民北严厉禁止种植和走私茶叶,引起普遍的不满。12月16日夜,“自由之子”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将价值9000英镑的342箱茶叶倾入波士顿港。这一事件标志着殖民地反抗进入新阶段。
波士顿倾茶事件
笔者评:做这种事情还要打着印第安人的旗号。
▷《强制法案》与魁北克法案
殖民地的反抗,也招致了英国议会的报复,先后通过四项《强制法案》:
《波士顿港口法》关闭港口直至赔偿
《马萨诸塞政府法》废除自治宪章
《司法法》允许异地审判
《驻营法》要求民宅安置英军
同时通过的《魁北克法案》将俄亥俄河谷划归魁北克,并允许天主教存在,被新教徒占多数的殖民地视为威胁。这些措施反而促进了各殖民地的团结,弗吉尼亚议会宣布6月1日为"禁食与屈辱日"。
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12个殖民地56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制定《大陆协定》全面抵制英货,并建立"协会委员会"监督抵货运动。虽然仍有代表主张和解,但会议决定次年5月召开第二届会议,为殖民地联合行动提供了制度框架。
第一次大陆会议
当时参加会议的人也分为三派:激进派以塞缪尔·亚当斯、帕特里克·亨利为代表,主张立即宣布独立;保守派以宾夕法尼亚的约瑟夫·加洛韦为代表,建议建立“英属美洲联邦”;中间派以乔治·华盛顿、约翰·迪金森为代表,主张通过和平请愿争取权利。有些人还对英国国王心存幻想,只是对英国议会的做法不满。而更多的人认为,自己当初就是为了躲避压迫才来到美洲,为什么在这里还要收到剥削和压迫。
接下来的事情打破了幻想,前路只有一条,就是武装反抗,下期介绍美国独立战争。
品读精彩历史,分析传奇人物,体会百味人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账号,我将持续为大家奉献我的读史感悟。
参考文献
1.Bailyn, B. (1967).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Fischer, D. H. (1994). Paul Revere's Ri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Maier, P. (1997). American Scripture: Making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Knopf.
4.Middlekauff, R. (2005). *The Glorious Caus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63-178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Morgan, E. S. (1992). *The Birth of the Republic, 1763-89*.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6.Nash, G. B. (2005). The Unknown American Revolution: The Unruly Birth of Democracy and the Struggle to Create America. Viking.
7.Wood, G. S. (1992). 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Knopf.
8.Zobel, H. (1970). The Boston Massacre. Norton.
来源:剧情小松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