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笋中之王”,登上人民日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5:44 1

摘要:“天天爆单,生意好得很!”“忙得脚不沾地!”“不少外地餐厅打听吊丝丹竹笋,想进货呢!”自4月30日“2025年‘南海菜’美食嘉年华 第二届桂城・林岳吊丝丹竹笋美食文化节”启幕后,林岳吊丝丹竹笋瞬间成为南海美食的焦点。线上,它强势霸榜热搜;线下,它化身强大的客流

三山林岳餐厅“天天爆单”,美食节曝光量超50万,互动总量超2万……线上线下都广受关注的林岳吊丝丹竹笋,登上人民日报啦!

报道全文如下

一起来看

在南海桂城林岳,这个五一,当地餐厅老板们的忙碌里满是喜悦。

“天天爆单,生意好得很!”“忙得脚不沾地!”“不少外地餐厅打听吊丝丹竹笋,想进货呢!”自4月30日“2025年‘南海菜’美食嘉年华 第二届桂城・林岳吊丝丹竹笋美食文化节”启幕后,林岳吊丝丹竹笋瞬间成为南海美食的焦点。线上,它强势霸榜热搜;线下,它化身强大的客流“引力场”,为林岳的餐厅带来源源不断的食客。

回溯历史,1925年,桂城林岳村民苏洪将吊丝丹竹笋引入林岳种植,如今已走过百年时光。历经岁月沉淀,林岳吊丝丹竹笋深度融入地方文化,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更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在美食竞争激烈的当下,桂城林岳吊丝丹竹笋究竟如何脱颖而出,成为拉动当地消费的关键力量?

要走出去——林岳吊丝丹竹笋变“网红”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当季佛山美食,好多推荐林岳吊丝丹竹笋的。”五一期间从中山到佛山旅游的小霍按照网友指引,专程到桂城林岳品尝吊丝丹竹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竹笋。”说起林岳吊丝丹竹笋的口感,小霍赞不绝口。

自“第二届桂城·林岳吊丝丹竹笋美食文化节”启动之后,林岳吊丝丹竹笋频频出现在各大平台推荐的佛山美食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大平台关于林岳吊丝丹竹笋美食文化节的曝光量超50万,各类点赞评论互动总量超2万。

线上的流量也正在转化为线下的客流。不少食客慕名而来,带旺了林岳乃至桂城各大餐馆的人气。林岳吊丝丹竹笋种植传承人黄礼广从三年前开始种笋,如今在林岳吊丝丹竹笋种植基地旁开了笋味轩美食。“美食文化节的举办,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林岳吊丝丹竹笋,也为竹笋的销量拓宽了渠道。”

“今年美食文化节的推广,叠加‘五一’的人气,我们店这个假期基本已经被预订满了。有的食客除了在现场吃,还会买些新鲜竹笋回家。最近竹笋也比较紧缺,有些餐馆想采购,我们也供应不上了。”更让黄礼广惊喜的是,深圳、东莞等地的私房菜馆也联系上他,希望采购林岳吊丝丹竹笋“尝鲜”。“他们目前只想要几十斤‘试试水’,但起码拓宽了销售的渠道。”作为种植户,黄礼广最开心的是看到林岳吊丝丹竹笋能够走出林岳,走向更大的市场。

不限于吃——以笋撬动文化产业链

百年前,林岳村民苏洪将吊丝丹竹笋从广州沙河引入到林岳“冬瓜窿”河畔,并带领全村人种植。高峰时期,整个林岳地区的吊丝丹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林岳吊丝丹竹笋在本地的种植面积仅存300亩左右,但林岳吊丝丹竹笋在种植之外,闯出一片新天地。

5月2-3日,林岳吊丝丹竹笋美食文化节系列活动——亲子研学游活动举行,30组亲子家庭走进林岳吊丝丹竹笋种植基地,沉浸式体验竹笋挖掘,品尝特色笋宴。活动中,林岳吊丝丹竹笋推广大使麦钻玮还为孩子们讲解林岳吊丝丹竹笋的名字来由和独特之处,让更多人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我很爱吃竹笋,以前妈妈带我吃过林岳吊丝丹竹笋,这次是我亲手挖竹笋,感觉自己挖过后,竹笋更好吃了。”来自广州的小罗同学说。

在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同时,林岳吊丝丹竹笋也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在文创领域大放异彩。在本届美食文化节期间,各类林岳吊丝丹竹笋文创精彩亮相:毛茸茸的笋样抱枕、Q萌可爱的笋形钥匙扣、能让你瞬间变身“笋宝”的笋造型头套……这些笋文创产品将林岳吊丝丹竹笋的文化内涵具象化,受到了市民游客的喜爱。

随着知名度的持续提高,林岳正进一步思考如何重构竹笋全产业链生态。作为林岳吊丝丹竹笋产业的推广人之一,麦钻玮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随着消费升级,我们可以考虑深加工产品如即食笋、膳食纤维粉等需求激增,市场潜力巨大。在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方面,社区现阶段比较弱势,如果这些方面都提升了,林岳吊丝丹竹笋就可以走出去。”

从百年种植,到如今传承创新,林岳吊丝丹竹笋从田间地头逐渐走向价值链顶端,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林岳吊丝丹竹笋并不是被简单地搬上餐桌,而是成为桂城探索关于自然与文化融合的生活方式的有效路径。

以笋为媒——桂城联动三大顶流IP描绘文旅全景图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十余万歌迷(场内场外)从五湖四海汇聚桂城投入到华晨宇火星演唱会的狂欢中。根据乐迷来源地分析,跨省占57.7%,本省跨城占37.5%,佛山本地占4.8%。大量乐迷因没买到票驻守在场外。场内场外,一片火热红海,拉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含机票、高铁票)、景区、购物等文旅商贸消费超6.8亿元,这一幕成为“演艺桂城”最生动的注脚。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9月份千灯湖音乐秀场开门迎客以来,该秀场已举行至少5场大型音乐节、演唱会,吸引超23万乐迷奔赴桂城,带动周边消费近10亿元。

跟演艺一样,龙船也是桂城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去年,叠滘龙船漂移相关话题全网流量高达43亿。今年更是未赛先火,央视9大平台同步直播撒贝宁在叠滘的文旅体验,吸引了8000万人次围观。

玩和乐都有了,怎能少了吃?当林岳吊丝丹竹笋以百年种植文化沉淀登上南海桂城的文旅舞台后,桂城的文旅消费场景实现了闭环。

4月30日,林岳吊丝丹竹笋专列从桂城出发驶向广州,在林岳站与华晨宇火星演唱会专列“不期而遇”,这似乎成为了一种隐喻:不管是吃货还是乐迷,桂城都能拥抱你。而在即将到来的端午龙船季,林岳吊丝丹竹笋也有望登陆龙船饭的饭桌,让游客们在“食笋嘢”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趣桂城”的魅力。

一手牵演艺,一手牵龙船,一条林岳百年吊丝丹竹笋,以最地道的岭南味串起了佛山三大顶流IP,勾勒出桂城文旅的全景画卷。

这或许就是人文桂城的“密匙”。作为城市中心,桂城几乎没有可“卖”的景点,但通过全域统筹,桂城盘活了文旅这盘大棋:在佛山CBD里举办演唱会,在古村河涌里举办龙船赛,在吊丝丹竹林间开设课堂。开放与包容、传承与创新,各种文化在桂城跨界融合,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这些活力,是广东金融高新区上空无人机复刻华晨宇烟台演唱会“日出”时的名场面、是响彻在弯弯曲曲河道里的呐喊声与划桨声、是弥漫在田野与山地间的清甜笋香……桂城的活力看得见摸得着,最是动人。

编辑:佛山新闻网 李颖薇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