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神秘的女作家,也许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但一定看过她的作品。她用一支笔写尽爱恨情仇、人性冷暖,却无人识得她的庐山真面目。
她是神秘的女作家,也许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但一定看过她的作品。她用一支笔写尽爱恨情仇、人性冷暖,却无人识得她的庐山真面目。
她神龙见首不见尾,不上电视,不接受采访,甚至连张照片都不公布。对于网上流传的照片,她只是淡淡澄清:“非本人。”
这位神秘的女作家就是李碧华。
1959年,李碧华出生在广东一个乡绅之家。祖父娶了四房太太,父亲则从事中草药生意。
自幼在四房妻妾的宅院里看尽世情。檀香木雕花的窗棂外,姨太太们的翡翠耳坠折射着冷暖人情;酸枝木茶几上,父亲的药方笺记满了离合悲欢。
这般浸透旧式风月的成长,孕育出她笔下独有的诡艳气质,恰似张爱玲年少时便参透的“苍凉手势”。
在香港真光中学的课堂上,少女李碧华的作文总让老师们惊为天人。那些裹着青涩笔迹的文稿里,已能窥见日后犀利深刻的影子。
谁曾想这个总爱在图书馆角落写写画画的女生,毕业后竟选择执教鞭而非执笔杆。直到某日《文季月刊》主编从废稿堆里拾起她的人物随笔,文坛才惊觉:此间藏着位现世的蒲松龄。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经济繁荣,文化需求旺盛,各式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李碧华的作品被导演们看中搬上荧幕,部部脍炙人口,如雷贯耳:《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古今大战秦俑情》......
梅艳芳、张国荣凭借在《胭脂扣》中的精湛演出,一举夺下“金马奖”、“金像奖”重量级奖项,李碧华一举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编剧和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名满天下。
她仿佛有一双能够看通阴阳的眼睛,带着明清怪志小说的风格。笔墨之间,对人性有着通透的清醒认知,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韵味无穷。
《胭脂扣》讲的是一段哀怨缠绵的爱恨故事,香港30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与纨绔子弟十二少深深相恋,已到谈婚论嫁的他们却因身份地位悬殊,遭受家人强烈反对。
他们相约殉情,生死相依。不想结局却阴差阳错。
在阴间苦等50年未等来恋人的如花,上阳间来寻,方知真相。
原来,十二少临到头了悔了怕了,如花担心十二少不肯殉情,竟偷偷给他下了药。然而,命运弄人,十二少最终被救活,只能苟活于人间。
这段看似感天动地的爱情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人性自私,痴恋的爱人临死前各怀心思。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这便是爱情,大概在一千万人中,才有一对梁祝能够化蝶。其他的,只能化为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的美丽。”
她常以犀利的笔触,戳破温情背后的残忍,揭开男女之间的相互博弈和算计,道透人性复杂,堪称“人间清醒”。
与作品中传奇般轰轰烈烈的爱情相比,现实中她的感情生活却平淡如水、细水长流。
回想与先生郭崇元的初次见面,还颇有意思。
在一个文学研讨会上,李碧华的座位前赫然放着自己的本名——李白。
出版人郭崇元上前搭讪:“真羡慕,与大诗人齐名!”
“如此说来,你也想姓李吧?”李碧华风趣回应。
没想到再见时,郭崇元却是为打破会场的花瓶专程前来道歉和赔偿的。
李碧华听罢大手一挥,笑着说:“无紧要,算在我账上。”
出乎意料,郭崇元并未及时言谢,而是紧盯着她的手指,无厘头说出一句,“手上无戒,必定待字闺中。”
(疑似李碧华合影,未证实)
后来李碧华才知道,原来失手打破花瓶,竟是郭崇元为近一步接触自己而有意为之。随后,郭崇元便展开了追求。
他们的爱情虽没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却别具一格。婚礼上,桌子上摞得高高的,是两人出版的书籍。
婚后,李碧华安心写作,郭崇元在一旁乐呵呵地为她端茶倒水。
李碧华没有时间收拾家,
郭崇元就定期帮她整理报刊、书籍和杂志。还会给经常迷糊得记不住今天周几的妻子准备“星期筷”,周一到周日,让她一目了然。
这种平淡的幸福,正是生性低调内敛的李碧华乐于享受的。作为一位知名作家,她从不上电视,也不接受采访,更不会公布自己的照片。因此,网络上几乎找不到她的照片,无人知其庐山真面目。
网上流传的她的照片,其实是台湾歌手李碧华的照片。
(网传李碧华照片,实则同名台湾歌手李碧华)
钱钟书曾对执于见他一面的读者说:“你吃过好吃的鸡蛋,不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
然而,吃过了美味的鸡蛋,会越发想见识一下那只生蛋的母鸡。李碧华越是神秘,读者就越好奇。
人们试图从张国荣旧照里窥探真容,曾有一张电影现场张国荣与一戴眼镜女士的旧照中,该女子一度被误传为李碧华。
对此,李碧华只在微博上淡淡地澄清:“非本人,请不要给其他人造成困扰。”
其实,她并非刻意保持这种神秘感,只是很享受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她说自己普通之容,走在大街上无人会多看一眼,不值得被人关注。
她希望读者关注的是她的文字本身,而不是其他名利或光环。这样的生活对她来说甚好。
无人识君,混迹深圳书城的人潮,素衣布履,自在穿行。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李碧华却说:“藏比露好,谁也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当短视频时代的主播们争相撕开生活每个缝隙,李碧华却选择大隐于市,离群索居,藏身文字之后,专心打磨动人作品。
世人总在追问神秘作家的真容,却忘了真正的传奇,从不需要脸谱。
她早已把最惊艳的模样,刻进了每一行让时代颤栗的文字里。
来源:阡陌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