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洋姜具有耐旱、抗寒、易管理等特点,适合我区的自然条件。种下去后基本不用频繁浇水,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其块茎富含菊糖、多酚等成分,可加工为菊粉、代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收益显著高于传统蔬菜,今年我计划种植540亩,目前已完成300多亩,5月中旬全部种完。预计亩产
初夏时节,在平凉崆峒区的花所镇高原夏菜千亩菊芋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机器在田间轰鸣,完成起垄、铺滴灌带、播种一体化作业。
“洋姜具有耐旱、抗寒、易管理等特点,适合我区的自然条件。种下去后基本不用频繁浇水,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其块茎富含菊糖、多酚等成分,可加工为菊粉、代糖等高附加值产品,经济收益显著高于传统蔬菜,今年我计划种植540亩,目前已完成300多亩,5月中旬全部种完。预计亩产量可达到8000斤以上,产值达到8000多元。”花所镇种植大户曹贺强一边卸种一边介绍。
据介绍,今年,崆峒区农业部门将药食同源的蔬菜新品菊芋种植纳入高原夏菜产业体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抓手。花所镇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引进种植大户,不断挖掘当地“土”资源,扩大“特”的体量,延伸“产”的链条。实现从“传统蔬菜”到“特色经济作物”的升级转型,以品种创新破解增收难题,用科技赋能激活土地潜力。
下一步将扩大试种规模,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开发代糖、保健品等终端产品,推动蔬菜产业“接二连三”。通过订单农业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让“土疙瘩”变身“金疙瘩”,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通讯员 马丽星 图/文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