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低碳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样的环保理念非常认可。如果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你会更有积极性参与到低碳生活中吗?近期,武汉市民就可以通过乘坐地铁或公交、打新能源车出行、节约用电等生活中的小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总台记者韩雪莹 彭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低碳生活”,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样的环保理念非常认可。如果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你会更有积极性参与到低碳生活中吗?近期,武汉市民就可以通过乘坐地铁或公交、打新能源车出行、节约用电等生活中的小事积攒个人碳减排量,日积月累后,便能兑换打车券、购物券等,甚至可以直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这一新举措引发网友热议。
近日,武汉市民魏英用平时攒的4.5万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了当月的90元贷款利息,成为第一个享受“用碳减排量抵扣银行利息”的低碳达人。在此之前,魏英就在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小程序上换取过实际收益,比如用2万克碳减排量兑换过葡萄酒,用3千克碳减排量兑换过超市5折券。
魏英:我每天会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然后再乘坐地铁到公司上班,路上就会积攒共享单车和地铁的碳减排量。除此之外,我家里还绑定了“惠节电”小程序,会记录每天节约的电量,大概一天也能够攒下五百多克碳减排量。
魏英(右一)在宣传绿色低碳生活(央广网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供图)
在魏英看来,用碳减排量抵扣银行利息,虽然钱不算多,但却实打实地惠及生活,可以说相当有吸引力。据了解,这一活动源于今年3月1日起“武碳江湖”和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的“联手”。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宣传主管姜文嘉告诉中国之声,自2023年6月“武碳江湖”小程序上线以来,每位武汉市民都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碳账户”,理论上都可以参与碳排放权的买卖和交易,但如何把“小而散”的个人碳减排量“打包”,在达到交易门槛的同时进一步激励市民的低碳行为?“武碳江湖”孵化团队决定以“碳普惠”助力城市绿色治理。
姜文嘉:我们跟很多互联网平台、便利店、餐厅、金融机构进行了洽谈,希望能够跟它们建立合作,让它们去收集市民低碳行为,再返给市民相应的权益。后来我们也是在跟金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逐步诞生了通过低碳行为来抵扣银行贷款利息的想法。首先要让金融机构知道“碳普惠”是什么,银行能用碳减排量获得什么。作为企业端,它接受了碳普惠的概念,其实更有利于响应“双碳”目标的建设;对于市民端,通过微不足道、或者已经习惯的一些行为就可以获得实际收益,他们也是很高兴的。
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武碳江湖”
实际上,“碳普惠”是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推动公众参与碳减排的一项创新机制,旨在鼓励个人和中小企业践行低碳行为,让人们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可以得到激励。根据活动规则,武汉市民积攒的碳减排量可按照“1000克减排量=2元”的标准在民生银行“楚惠LIFE”或“武碳江湖”小程序实时兑换利息红包,能直接抵扣市民的按揭贷款、综合消费贷款、个人微型消费贷款利息。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业务总监周波介绍,银行可将相关用户的碳普惠减排量拿到碳市场交易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周波:我们打造了一个鼓励居民低碳出行的“碳普惠红包”产品,这样也打通了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通道,把积分转换成金融权益回馈给消费者,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市民的低碳行为,另一方面还是助力居民消费。
魏英的个人碳减排量抵扣记录
姜文嘉透露,后台数据显示,发布“用碳减排量抵扣银行利息”这一活动后,“武碳江湖”的用户数增加了5万多名,目前小程序已有超150万人使用。
姜文嘉:这个数字既在期待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平台刚上线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用户数持续不太理想的困境。所以我们提出“分布式账户”的概念,也就是说,所有的用户只要在跟我们有合作的这些平台上开设了碳普惠账户或者低碳账户,他们就可以使用我们的方法学进行低碳行为的量化和碳减排量的积累,这也帮助了我们进行用户数量的扩张。
基于科学的方法学认定的低碳行为及相对应的精确的碳减排量,武汉市民能够在乘公交、地铁、骑行等11种绿色低碳场景中获得合理的“激励”——比如每乘坐1次公交出行,可获得212.5克碳减排量;每乘坐1公里地铁出行,可获得78.4克碳减排量;每骑行1公里,可获得93.3克碳减排量……这些碳减排量,会自动计入个人“碳账户”,并通过第三方平台归集,最终被纳入碳市场交易;而作为回馈,这些平台将向用户提供与减排量等值的优惠权益,最终让越来越多市民爱上低碳生活。
部分低碳场景及对应碳减排量(央广网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供图)
姜文嘉: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目前累积的个人碳减排量已经超过5万吨,我们把它换算成经济价值,在湖北试点碳市场,现在的均价大概为40元/吨,那么总计就有200万的收益。
武汉市民在1号线有序候车(图源:湖北发布)
“低碳即收益”,即时性的激励、市场化的逻辑,让低碳生活方式的个人经济收益与社会公共目标趋于一致,这或许比单一的低碳宣传更有实效,也比依托企业的纯公益活动更有可持续性。未来,如何更好激励全民参与碳减排?姜文嘉坦言,他们的团队有更长远的设想。
姜文嘉:首先基于“武碳江湖”这个平台,我们一定会再通过方法学新生成更多的低碳场景,让市民了解到可以通过更多的低碳行为来积累碳减排量。第二个就是用户数的扩张,可能现在仅仅是在武汉市,我们以后想建立一个湖北碳普惠平台,湖北省内各个城市的用户都可以加入到这个平台中。我们还在把武汉市的先进经验逐步复制到各个省市,最终让全国有更多这样的碳普惠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