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618大促的日益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热已经扑面而来。这些活动,早在5月已经开启,可谓恰逢其时。从5月到618期间,有一条绵长的礼物节日地带,人们要过母亲节、“520”、儿童节、父亲节,自然会有非常高的情感消费需求。
随着618大促的日益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热已经扑面而来。这些活动,早在5月已经开启,可谓恰逢其时。从5月到618期间,有一条绵长的礼物节日地带,人们要过母亲节、“520”、儿童节、父亲节,自然会有非常高的情感消费需求。
也因此,买买买会成为人们的高频行为。那么,在消费热潮下,人们愿意买什么样的东西?5月花的钱和6月花的钱会有区别吗?人们最愿意在哪一天购物“血拼”?
为了感知、解读消费需求、消费观念及购物偏好,九派新闻展开了一次618大促前瞻调研,共计收回3000份调研问卷。
调研结果显示,44.7%的人会对5月送礼和618大促的预算分割,并赋予不同的消费侧重点。在5月,人们倾向于花掉千元以内的钱购买礼物,而在六月,则乐于支付3000元以上的价钱,购买家电、数码等大件产品,瞄准大促带来的优惠机会。
至于大促何时开启比较合适,34%的人认为大促在2周内较为合理,且33.1%的人认定6月初的618开门红那一波买东西最便宜。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预售表现出无感甚至反感态度,认为这一举措尤其耗费精力和时间。超过9成的人表示,今年618会直接买现货,“不管什么时候买,我都不想等”。此外,消费者在选择电商平台购物时,也期待更简单的优惠规则,尤其认可平台的“一口价”模式。
5月消费主打节日礼赠
正品、准时达、现货成核心关注因素
5月,注定是个情感消费的高峰。母亲节、520、儿童节、父亲节等节日纷至沓来,堪称“礼物季”。消费者在5月的消费主打节日礼赠,正品、准时达、现货是核心关注的因素。
调研结果显示,近四成消费者5月消费的核心需求是送礼。69%的人会为母亲节准备礼物,45%的受访者会选择在520互赠礼物。47%的人会为六一儿童节购置礼品,39%的受访者也会为父亲节准备礼品。
礼物选择既承载情感表达,也暗含社会角色期待。调研结果显示,母亲节的热门礼物是服饰鞋子与红包现金,均占30%,表明子女愿意为母亲的气质形象花钱,而选择红包现金,则显得更加“务实”。至于父亲节,子女会从父辈的生活场景出发挑选礼物,个护产品(31.5%)如剃须刀、电动牙刷占据主流,辅以茶叶茶具等兴趣类礼物,非常贴合男性“实用理性”的消费偏好。此外,对儿童节的礼物选择,寓教于乐的益智类玩具(36.3%)成为热门,体现出新生代父母对孩子科学启蒙教育的愈发重视。
作为新造的爱情节日,520当天,美妆护肤品(26.6%)与3C数码(24.9%)并重,成为礼物热门之选,美妆送女方,数码送男方,这种礼品选择上性别差异,可谓悦己悦人。
在这些买买买的欲望中,实用性成为礼物选择的重要标准,59.7%的消费者强调“既要有物质价值,也要有情绪价值”。43.6%的消费者要求礼物必须是正品,“送到假货不光没面子而且影响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33%的受访者关心送货时效,“因为送礼物不同于自己用,是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的”,送礼最怕假货和迟到,正品与时效人们全都要。
调研显示,京东成为超九成消费者首选的礼物选购渠道,其正品保障、配送准时达、现货即发的优势受到消费者认可。
618主力期应该集中在6月
八成消费者认为6月买更便宜
每逢消费大促,电商平台提前一个月开工,成为近年来的一个常态,这其间自然夹杂着各种促销规则。这也不难理解,从平台的角度来说,提前开工,意味着给足消费者选品的时间,给商家更长的促销周期,把货卖得更多。
但对消费者来说,促销时间越长不一定越好。对于今年的618大促,58.5%的消费者感知到“好像最早从5月中旬启动”,但消费者并没有盲目的被商家“带节奏”,有超八成人仍将“真香主战场”锁定在6月,认为6月优惠力度更大、商品选择更丰富。从时间规划、预算分配到购物策略,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呈现出集中化、精细化、务实化等特点。
针对618大促活动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调研中,近七成消费者希望大促从6月正式启动;其中 34.2%的人认为“2周左右”最合理,既能充分比价又不至过度消耗精力;28.3%的人倾向7天,19%接受1个月,仅18.5%支持1-3天的爆发式促销。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6月才是“血拼”的主战场,超八成消费者认为6月买更便宜,近七成会在6月购买。其中, 33.1%认为618开门红大促力度最大,最便宜,因此会选择在618第一波买,想趁开场力度最大“炸一波”。
这的确与人们的感知一致,进入6月,包括京东、天猫在内的各大电商平台,都会在6月初集中推出618开门红的促销活动,接着又会针对各品类开启“品类日”促销,直到618当天出现购物高潮。平台的服务器压力也变大,“抢”的热度也最高。有意思的是,那些618前正常买的消费者,有30.6%的人还是会关注商品的保价期是否覆盖大促,害怕买早了错过优惠。
对于购买频次,多数人较为保守,25.2%的人只买两波,更有22.5%的人选择只买一波。
相比5月的礼物季,多数消费者(44.7%)没有将6月大促的消费方向与之混为一谈,而是分割规划。例如,从购物习惯上看,多数人5月送礼,不会等到618才买(43.2%),而是看到近期要用的就下手;预算方面,66.1%消费者的618预算是礼物季预算的2倍以上。
预算不同,消费重心也有所侧重,调研结果显示,相比5月送礼需求,消费者在6月更倾向于囤货。
我们可以看到,男性消费者中,50.2%在618计划置换手机等3C数码产品,46.5%瞄准家电,都是大额消费;女性消费者在618则更多买入吃喝日用品(49.3%)、大牌美妆护肤品(42.3%)、家电(40.9%)等。
这在预算分配上体现得最为明显,24.9%的人根据需求买买买,没有“明确预算”,但42.9%的人会预留1000-5000元,14.4%甚至计划支出5000-10000元。
在购物方式和收货时间的选择上,不少人表示,现在对预售越来越无感,甚至反感,93.1%的消费者倾向买现货商品。“每次预售都要等好久,又是付定金,还要等付尾款,很麻烦”、“买东西还是要想简单点,买完最好当天就能收货”、“不管什么时候买,我都不想等”。
今年618,期待大促规则简单、透明依然是消费者关键诉求。在调研中,45%的人表示复杂优惠规则让人看不明白,促销玩法背后全是套路,40.2%的人曾有过“一口一个全网最低价,买完就降价,割完韭菜就跑路”的经历,还有36.3%吐槽“无法一次性买到最低价”。简单直接的“一口价”模式、现金补贴、跨店满减等是消费者偏好的优惠形式。
超四成消费者愿意为“好东西”出价
近四成人更关注国货
中国制造的崛起,国货的品质认可在此次调研中得到了相当显著的正反馈,近四成消费者更关心国货品牌国货产品,“小至运动鞋、洗发水,大到家电、新能源汽车”,这些消费行为进而转化成价值观的表达,人们觉得自己“不仅更爱买国货了,甚至还会参与到国货产品共创、文化传播中。”在当前外贸环境下,有29%的人支持出口转内销的国货产品。人们买东西更关注产地了,比如25.8%的人更青睐产地明确的产业带商品(如云南蓝莓、宁德大黄鱼)。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推出的以旧换新以及国补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效果非常显著。调研显示,38.8%的人通过以旧换新、国补补贴政策换新升级了更多产品。
当前,人工智能位居科技发展的C位,进而带动科技消费高涨,34.8%的消费者对AI应用产品感兴趣,如AI电脑、AI手机等AI3C产品,以及搭载AI能力的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家电产品,43.8%的人计划购买数码设备,其中有20.1%的人,会为父亲选购手机、耳机等电子产品。
人们也愿意为健康花钱。今年是体重管理年,不少人选择加强体重管理(21%),准备在大促阶段准备置办一些运动健身类产品、低脂低糖等科学健康产品,甚至一些有助于减肥的保健品。情绪价值亦成为新兴增长点,14.3%的消费者愿为解压玩具、创意绿植买单。
从调研结果来看,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有意识地存钱,在消费上不再盲目跟风,大手大脚,而是有意识地进行规划。另一方面,对实用的“好物”又十分舍得花钱,消费更加“精准”地切中自身需求。调研中,有40.3%的人追求“好东西”愿意付出对等的价格。他们坚持性价比优先(37.2%),追逐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价格又给力,品质与价格均衡的“好东西”。在各平台大促热潮下,近8成的消费者认为京东最能提供“好东西”。
这些趋势共同描绘出一幅理性与感性交织的消费图景,消费者既愿意为技术升级买单,也不忘为情绪疗愈投资;既追逐国货品质,也重视资源循环。
愿意买买买的人是谁?
家庭主理人、科技极客、情绪疗愈师
这次问卷调研涉及的人群,主要是在26岁-45岁之间,其中37.1%的人是26岁-35岁,36岁-45岁占比32%,涵盖中青年,其中不少已经进入职场,有自己的事业,需要考虑职业成长以及家庭生活。
从调研结果来看消费者的618大促购物清单,不难发现购物车里的人设。多数人(44.5%)聚焦家电换新与日用品囤货,积极利用“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像一个家庭主理人。而43.8%的人热衷手机、耳机、AI设备,属于科技极客群体,乃至有24.9%的人在520选择3C数码作为礼物。
那些健康管理者的面貌也显得十分清晰,21%的人选择购入低脂食品、运动装备,而15.5%的人为父亲选购血压计等健康产品。还有“情绪疗愈师”,他们(14.3%)囤积潮玩、祈福手串,甚至预购景区门票和演出票。
他们大多数月入在万元以内(51.9%),38.8%的人月入1万到3万之间,住在省会或新一线城市(35.7%),也有三成左右的人住在北上广深。
平台选择进一步强化人设差异。79.8%的消费者认为京东“提供好东西能力最强”,能够将价格、产品(品质、品牌等)和服务(物流、售后等)做到最优最均衡。在选择购买渠道时,41.9%看重平台的正品保障,41.5%赞赏规则清晰度,39.3%认可平台的物流效率,折射出消费者选择平台时,对品质与效率的优先级排序。今年618,在去哪儿购物的投票中,京东以超九成的得票率位居第一。
纵观整个调研结论,我们发现,从5月的情感消费到6月的实用囤货需求,从国货崛起到科技追逐,消费者的选择始终围绕“价值最大化”展开,复杂的优惠规则催生了理性比价,情绪需求推动了品类创新,而平台竞争则加速了服务升级。
接下来的大促也许不仅是商品的交易,更是一场关于消费哲学的集体实践——人们正用精明的策略,重新定义何为“值得买买买”。#超9成网友希望大促买现货不搞预售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