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新闻两天曝光4个间谍案例,涉嫌5名间谍人员,他们有的出卖国家重要数据,有的资助境外反华组织,还有的居然出卖我国新型战机,每一个让人背后发凉。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日,央视新闻两天曝光4个间谍案例,涉嫌5名间谍人员,他们有的出卖国家重要数据,有的资助境外反华组织,还有的居然出卖我国新型战机,每一个让人背后发凉。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并非是身处高位,而是一个个看似人畜无害的“普通人”。
那么这些人到底做了什么?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这一案例中,泄密人是国内某高校的青年学者李某,他在一次校际交流活动上偶然解释了K某,此人表面上是一名非政府组织的学者,实际上是一名境外间谍。
K某认识李某后,就刻意的向其透露自己在国外某知名期刊发文机构有关系,而且还拥有特殊渠道。
没想到,K某只是抛出了一个小小的诱饵,李某就上钩了,身为学者的他居然想要与K某联合发表论文,以提升自己在学术上的知名度。
于是李某发信息向K某表达了自己意愿,并着重强调了自己能够接触到重点数据资源,之后K某答应合作,但也提出了条件,即李某需要向他提供这些资源。
而后李某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K某要的都是涉密数据,而且涉及到我国一些重要领域,其实到这里李某就已经发现不对,但利欲熏心的他还是决定干下去。
由于K某索要数据是都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手中,李某接触不到,于是他便安排自己的学生张某进入公司实习,并趁机搜集数据。
最终两人的行为被国安部门发现,他们非但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反而还要付出惨痛代价。
随着我国国防武器的快速发展,不少境外间谍都盯着我们的武器,想要窃取相关数据,可万万没想到,这次意图泄露我国新型战机秘密的间谍,竟然是一位“主播”。
赵某从小就对军事痴迷,也经常有机会能够看到各种战机起飞降落,这是因为他家附近就有一家军事机场。
其实赵某如果单纯的观看也没有什么,可他居然将直播镜头对准了战斗机,以此获取直播间网友的赞叹。
要知道直播间什么人都有,不知不觉间就产生了泄密风险,而赵某的直播间,还真就引来了一位境外间谍。
他以科研机构人员的身份,与赵某进行联系,并热心的赞助他高倍探望设备和资金,名义上说是提升直播质量,实际上就是想要窥探我国战机的秘密。
可赵某居然真的准备将镜头对准我国的新型战机,但幸运的是,赵某还没有得手便被国安机关干警找到并制止。
原来有热心网友早就发现了赵某的直播间存在不对,及时进行了举报,这才避免了一起泄密事件。
比起泄露国家机密,那些资助境外反华组织的人一样可恨,在央视的曝光中,一位姓王的医疗器械销售就做了这样的事。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王某偶然看境外反华组织发布的,大量抹黑中国的视频说起,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看到这种消息一要举报,二要驳斥谣言。
可王某没有这么做,反而加入了反华组织,这是因为王某看到该组织发布了一种虚拟币,并相信这是一种高额的投资回报,最终,王某给反华组织打过去了1万美元。
尽管他没有直接泄露机密,但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资助反华组织的事实,一样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这起案例的涉案人沈某,还是一名在校的学生,自幼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沈某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却迸发出了不该有的好奇心。
他通过“梯子”等工具,“翻墙”浏览境外反华网站,在阅读了大量反华文章后,沈某的立场出现了动摇,三观也被这些内容带偏。
再后来,他不光浏览这些反华内容,还主动散播虚假谣言,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最终国安部门干警发现了沈某,并找到了他,鉴于沈某后面认识到了错误,而且认错态度也诚恳,所以国安机关并没有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只是进行了批评教育。
看到了这些案例后,不禁令人又想起董明珠的话:“我分不清谁是谁不是(间谍)。”
那些泄露国家机密的间谍,不会把间谍两字写在脸上,他们隐藏在大众当中,令人难以辨别。
不得不说,董明珠的这句话含金量还在上升。
信息来源:
2025-05-10 07:36 央视新闻 看似微不足道 别让这些“小事”成威胁国家安全的“突破口”
2025-05-10 08:25 京报网 国安部披露:网络主播直播军事机场战斗机引来间谍
2025-05-11 07:24 央视新闻 为发期刊,高校学者偷贩涉密敏感数据!国安部披露间谍案细节
来源:观律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