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安居为先。静宁县始终将群众住房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仁大镇探索出“搬迁安居+产业振兴+环境提质”的融合发展路径,让群众既“住得稳”更“过得好”。
乡村振兴,安居为先。静宁县始终将群众住房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在仁大镇探索出“搬迁安居+产业振兴+环境提质”的融合发展路径,让群众既“住得稳”更“过得好”。
在仁大镇扯弓原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喜庆的鞭炮声与欢笑声交织,69户曾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迎来“乔迁之喜”。宽敞明亮的新居、平整通达的水泥路、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彻底改写了村民们“住危房、走泥路”的历史。“以前住在山后沟畔,一到雨季就提心吊胆,路烂得车都进不来。”搬迁户王拴太满脸笑容,“现在房子敞亮,出门就是硬化路,晚上还有路灯,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实现“安居无忧”,仁大镇高标准规划建设安置区,不仅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更配套建设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太阳能路灯等便民设施。“目前安置点水电路全部贯通,绝大多数的搬迁户已入住,剩余房屋装修也在加速推进。”扯弓原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介绍。但对当地政府而言,搬迁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才是关键。
产业发展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仁大镇立足苹果主产区优势,以安置点为中心,创新推行“三新建园”模式——新建高标准果园、改造老果园、发展庭院经济果园,累计改造400多亩老果园,并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提升苹果品质与产量。“我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销售,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王海龙说。与此同时,总投资超千万元的1万吨冷库、分选车间及交易市场于2024年10月投用,彻底解决果农“卖果难”“储果愁”;二期电商直播、冷链仓储等现代化产业项目也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产村融合的效应还延伸至人居环境整治。在毗邻的李湾村,一场“乡村焕新行动”正如火如荼:硬化巷道1.2公里,告别“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新建排洪渠3公里,提升村庄防洪能力;改造污水管网、增设垃圾分类点,让乡村环境更宜居。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质量,更成为衔接搬迁安置与全域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如今的仁大镇,新房错落有致,果园绿意盎然,电商直播热火朝天,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徐徐展开。从“被动避险”到“主动发展”,从“单一搬迁”到“产村融合”,静宁县以仁大镇为样板,正走出一条兼具民生温度与发展力度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群众的安居梦与致富梦同频共振,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讯员 李倩 罗瀚 文/图
来源:中国甘肃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