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几年,中国海军的发展势头真是让人瞠目结舌。美媒频频发文,直言“美军该醒醒了”,说中国海军可不是闹着玩的,行动越来越大胆。确实,中国海军从一个近海防御的小角色,硬是成长为能在远洋跟美国掰手腕的大玩家。
最近几年,中国海军的发展势头真是让人瞠目结舌。美媒频频发文,直言“美军该醒醒了”,说中国海军可不是闹着玩的,行动越来越大胆。确实,中国海军从一个近海防御的小角色,硬是成长为能在远洋跟美国掰手腕的大玩家。
中国海军的起点不算高。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海军基本是个空壳子,装备破旧,全靠苏联老大哥支援。那时候的舰艇大多是二战剩下来的老家伙,能开出去就不错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起来了,海军才开始有点起色。
2009年,中国海军第一次派舰艇去亚丁湾护航,算是正式迈出了远洋第一步。2012年,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服役,虽然是翻新货,但好歹填了航母这块空白。2019年,第二艘航母“山东”号入列,2022年,第三艘“福建”号下水,还带上了电磁弹射系统,这技术可不简单,直接拉近了跟美国的差距。
数量上,中国海军也甩开了美国。根据美国国防部2023年的报告,中国海军有370多艘舰艇,什么航母、驱逐舰、护卫舰、潜艇都有。美国则才290艘左右,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是中国造船厂那效率,简直像下饺子一样,舰艇一艘接一艘地下水。
质量上,中国海军也没闲着。055型驱逐舰被外界叫“亚洲最强”,排水量1万多吨,装的雷达、导弹和电子设备都顶尖,连美国人都得承认这家伙不简单。还有反舰导弹,比如“东风-21D”和“东风-26”,射程远、威力大,专治航母编队,让美国海军有点坐不住。
中国海军现在胆子大了,动作也大了,主要体现在几个地方。
南海这块,中国海军可没少下功夫。岛礁建设搞得热火朝天,填海造地、建机场、部署雷达,硬生生把几个小礁变成了军事据点。巡航和演习更是家常便饭,尤其在西沙、南沙这些有争议的地方。中国说这是维护主权,但周边国家不干了,美国也老跳出来搅和,局势挺紧张。
台海这边,中国海军更是不含糊。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红线,海军在这儿的活动越来越频繁。2022年佩洛西访台后,中国海军直接在台湾周边搞了个封锁式军演,舰艇、飞机齐上阵,摆明了就是要震慑。这几年,类似的大规模演习没少干,意思很明白:谁敢乱来,就得掂量掂量。
再说军事外交,中国海军也挺会玩。参加国际海上阅兵、跟别国搞联合军演、帮忙救灾什么的,挺活跃。2023年跟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搞了个联合巡航,俩大国联手,气势不小。
中国海军这么猛,美国海军日子不太好过。内部外部问题一大堆,压力山大。
美国造船厂这几年有点力不从心。2023年新舰艇下水数量才中国四分之一,速度慢得让人着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都说了,照这速度下去,舰艇总数怎么可能跟得上中国?
美国海军的船不少是“老古董”。像“尼米兹”级航母,头一艘1975年就服役了,快50年了还跑不动,修起来费钱费力,战斗力也打折扣。反观中国,新船一艘接一艘,美国这差距越拉越大。
人手也不够用。2023年美国海军招兵目标都没完成,舰艇开不动怎么打仗?训练质量也下滑,士气不高,问题挺多。
美国海军还忙着全球跑,反恐、维和、救灾什么都干,精力分散得很。亚太这块兵力不够,中国一使劲,美国就有点招架不住。
为了应对,美国海军喊出了“355艘舰艇”计划,想把舰队扩充到355艘。可钱、技术、人手都卡着,计划喊得响,干起来难。
近几年,中美海军的对比成了全球战略圈的热门话题。要比数量,中国已经跑在前面。数据显示,中国海军现役舰艇超过370艘,而美国海军约290艘。
这在数字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数量只是一个维度,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吨位、技术、战斗经验和体系配合。
美国的舰艇单艘排水量普遍更大,集成度高、系统复杂,航母战斗群、驱逐舰、补给舰等形成完整作战链条。尤其是航母,美军11艘核动力航母横扫全球,每一艘都配备F/A-18战斗机、E-2预警机和EA-18G电子战机,几乎等于一个“海上空军基地”,随时可以打击世界任何角落。
反观中国,虽然有了“辽宁号”“山东号”和最新的“福建号”,但仍是3艘,其中前两艘为常规动力,实战经验也还在积累中。美中在航母这一块,差距还很明显。
潜艇方面,美国优势也依然稳固。美国拥有68艘核潜艇,技术成熟、隐蔽性强,具备全球部署能力。其中“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几乎是现今世界最强潜艇,能在水下静默巡航数月,搭载战斧巡航导弹远程打击。
中国虽有12艘核潜艇、48艘常规潜艇,数量不少,但静音技术、作战能力仍与美军存在代差。不过,中国潜艇数量多、部署灵活,足以在“家门口”构建反介入防线。
不过,中国在导弹上另辟蹊径,打出了一手“东风牌”。“东风-21D”“东风-26”这类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可以数千公里外精确打击移动目标,尤其针对美国航母编队,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面对这种“从陆地封杀海上”的打法,美国必须仰赖宙斯盾系统、电子干扰、激光武器等多层防御网,但能不能挡得住,还是个问号。
电子战、网络战方面,美军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技术储备,可以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甚至指挥链条。中国虽已开始追赶,在人工智能和网络攻防方面持续投入,但整体体系仍待完善。
美国海军的强项在“全球作战”:跑得远、打得狠、指挥链条顺;中国的强项则在“区域抗压”:以导弹+近岸海军+空军协同作战,在第一岛链内构筑了一道难以撼动的防线。美军若强行闯入,代价不小。
中国海军这几年“出海”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南海常态化巡航、台海联合演训,还是在印度洋、非洲、拉美的远航访问,中国舰队的身影越来越多,这对世界格局的冲击不小。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崛起让周边国家神经紧绷。南海岛礁建设、台海演训频频引发关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盟友迅速“抱团”,加大海军部署。
美国主导的“美日澳印四边安全机制(QUAD)”和“美英澳AUKUS”联盟,也频频举行联合军演,就是想压一压中国这股上升的力量。
但中国海军的崛起不全是“威胁”。它也参与了不少国际事务:亚丁湾护航、南太救灾、东非反海盗,中国军舰在非洲港口补给,在南太岛国展开医疗援助,正以一种“不流血”的方式扩大影响力。虽然西方媒体有时仍抱着“疑虑”视角,但不少国家已经开始接受、甚至欢迎中国的海上力量。
这股力量的崛起也点燃了亚洲的军备竞赛。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大搞“海基反击力”;印度扩充航母舰队,搞“蓝水海军”;美国则增加太平洋部署,打造“前沿防线”。整个印太地区的海军竞争,几乎成了“围绕中国展开的军备升级赛”。
对美国来说,这不是中国一时“炫肌肉”的问题,而是战略压力的现实加剧。中美海军的“碰撞区”越来越多,从台海、南海,一直到第二岛链甚至关岛、夏威夷,哪一个点都可能成为引爆点。美国若不调整“印太战略”,一味用冷战思维压制,未来吃亏的可能就是它自己。
而对国际社会来说,合作比对抗更重要。中国海军不是为了“挑战秩序”而崛起,而是希望争取地区的“发言权与生存空间”。全球需要的,不是两个大国在海上“硬刚”,而是在紧张中找到稳定的边界。
来源:何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