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的万亩水田地块,3台配备北斗导航侧深施肥功能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如“钢铁卫士”般在水平如镜的稻田中来回穿梭。所经之处,绿色的稻苗整齐地植入田中……
【中国商报焦阳报道】
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的万亩水田地块,3台配备北斗导航侧深施肥功能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如“钢铁卫士”般在水平如镜的稻田中来回穿梭。所经之处,绿色的稻苗整齐地植入田中……
北大荒的农业生产,如今竟如此智能?
只闻机鸣声,田中不见人,这样的生产场景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从播种到夏管,再到秋收。近年来,友谊分公司将智慧农业作为科技提升的主攻方向,致力于推动科研管理线上化、田间调查智能化、农事作业无人化。今年,这个分公司建设了百亩级智慧农业试验区、千亩级AI+场景智慧农业示范区以及万亩级智慧农场,以点、线、面的形式逐步推进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
2023年春季,随着最后一台智能插秧机完成自主路径规划,标志着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完整智能管控系统正式落地。这个分公司构建起覆盖19万亩耕地的“智慧神经网络”:500余套物联网设备组成感知网络,田间气象站每10分钟上传一次环境数据,无人机航拍生成作物长势三维图谱,120套智能闸门与水位计联动实现毫米级灌溉控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分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等顶尖科研团队联合开发的寒地水稻智能灌溉模型,将传统的经验灌溉升级为数据驱动决策,节水率达30%以上。
从今年的秧田管理环节开始,友谊分公司依托北大荒信息公司的技术支持,创建了智慧秧田管理系统。通过安装叶龄诊断仪、温度、湿度以及pH值传感器等设备,构建棚内感知体系,依据不同秧龄精准调控温湿度环境,实时监测秧苗生长全程。当各项条件都符合水稻插秧要求时,便将稻苗移栽到本田之中,也就有了水田无人驾驶插秧作业的这一幕。
“我们经过严密的条件判断,满足插秧决策后,将作业指令下发至无人驾驶插秧机,开启高效有序的插秧作业。”农业生产部水稻负责人李俊介绍道。
只见“操盘手”在控制屏上轻轻点击,无人驾驶插秧机便开始作业。目前,它搭载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实现了远程智能操控。轻触点火按钮,就能远程完成启动操作。在行驶过程中,无论是加速、减速,还是紧急制动,都能精准控制。作业速度、转速、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关键数据实时呈现。这款国产智能农机,创新集成侧深施肥与无人驾驶技术,依托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可依据田块地形自动规划最优作业路径,日作业量达45亩左右,在常规条件下,展现出精准度高、漏插率极低的作业品质。
据了解,无人驾驶插秧技术具有作业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成本投入低四大优势。依托北斗导航系统,插秧机直线行驶,插秧过程中行距、穴距和深度始终保持一致,提高了插秧质量和均匀度,极大地促进了本田通风透光效果,有利于后期秧苗生长和田间管理。凭借直线行驶和地头自主掉头功能,无人驾驶插秧机能够长时间连续作业,甚至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相比传统插秧机,作业效率提升20%左右。通过平台远程操作,种植户不仅能够轻松监管多台机车,还能从繁重的驾驶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耕变得轻松高效,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这项技术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肥料浪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除此之外,运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可自动生成最优的作业路径,减少重插和漏插现象,配备侧深施肥技术,将肥料作用在秧苗根部侧3—5厘米、深5厘米的位置,减少肥料流失和挥发。无人驾驶插秧技术可省去一名驾驶员的费用,降低人工成本,通过无人驾驶技术和侧深施肥技术有机结合,还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经过测算,每亩地可实现节本增效约20元。
对国产高端智能无人农机的探索,不仅是技术应用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动实践。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完善,无人驾驶技术必将在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大美龙江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