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沾化渔鼓戏剧团正排练新戏《老人心》,戏剧讲述了留守老人期盼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将厚养薄葬的观念传达给观众。该剧将陆续在沾化区438个行政村展演。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5月12日,《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沾化渔鼓戏:渔鼓声声唱新风 文艺助力移风易俗。
沾化渔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将移风易俗元素融入戏剧创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
眼下,沾化渔鼓戏剧团正排练新戏《老人心》,戏剧讲述了留守老人期盼孩子常回家看看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将厚养薄葬的观念传达给观众。该剧将陆续在沾化区438个行政村展演。
沾化渔鼓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期沾化渔民将渔鼓搬上舞台并化妆演出,随着演唱内容及人物行当的扩充,发展成为大型的戏剧艺术——沾化渔鼓戏。2008年,这项传统戏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地逐步将移风易俗融入戏剧创作,聘请省市剧作家紧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主题进行剧本编排。还在传统唱腔中融入快板、方言小品等艺术形式。
近年来,沾化渔鼓戏每年下乡演出二百余场次,受益群众近10万人,同时还实现了文艺精品创作,《老邪上任》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填补了山东在该奖项上的空白。全国首部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放映达十万余场,荣获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影片等三项国家级荣誉。
在渔鼓戏作品的感染下,青年汉式集体婚礼、清明网上祭等一大批新民俗已蔚然成风,不仅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还推动了移风易俗和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