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警察”守护平安——海东市乐都区公安局警用无人机赋能现代警务创新实践见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7:35 1

摘要:“3、2、1——启航!”在海东市乐都区公安局的无人机巢控制台,随着操作员指尖轻点,一架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监控大屏实时显示着飞行轨迹……警用无人机仅用5分钟即完成全域巡逻。这场科技感十足的日常巡查,正是乐都区公安局“空地一体化”智慧警务的生动写照。

“3、2、1——启航!”在海东市乐都区公安局的无人机巢控制台,随着操作员指尖轻点,一架警用无人机腾空而起,监控大屏实时显示着飞行轨迹……警用无人机仅用5分钟即完成全域巡逻。这场科技感十足的日常巡查,正是乐都区公安局“空地一体化”智慧警务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乐都区公安局深入践行“科技兴警”战略,创新构建以无人机技术为核心的立体防控体系。通过打造“高空鹰眼+数据中枢+地面警力”的智慧警务新模式,实现治安防控从平面到立体、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的转型升级,在乐都区构筑起一道科技护民屏障。

空中哨兵 构建巡逻防控指挥新格局

调大焦距,看看农副产品销售区附近的情况。”一架警用无人机调整好方向,朝人气火爆的销售区飞去。这是在乐都区下寨梨花节活动现场,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的一幕场景。

在东湖公园夜跑现场、乐都区唐道·618……警用无人机迅速升空,按照设定航线进行空中动态巡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警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就好似披上了一身“科技战甲”,化身“空中侦察兵”,对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航防控、定点监控,实时传输画面至乐都区公安局碾伯大防区综合指挥室,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异常情况,无人机即刻锁定目标,持续跟踪,并迅速向附近巡逻民警发出警报,引导警力精准处置,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空地一体”监控网络。

“警用无人机具有飞行视野广、巡航范围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可轻松实现对重点区域的长时间悬停巡视等功能,帮助地面中心动态全方位掌握现场和其他复杂情况。”乐都区公安局无人机飞手王龙久介绍。

护学执勤 拓展服务防控新维度

“放学高峰期,请各位家长、同学们注意安全,保持良好秩序,有序离校。”4月30日中午,王龙久用警用无人机喊话功能,提醒正在放学的学生及接送孩子的家长。

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位于城区中心广场,每逢上学、放学高峰时段,道路上的车流量与人流量显著增大。为此,乐都区公安局碾伯大防区综合指挥室利用警用无人机在校园门口、重点路段定点值守,疏导人流、维护秩序,协助学生安全通行。

王龙久告诉记者:“警用无人机与地面‘护学岗’警力互动、紧密配合,成功构建‘空地一体’护校安园立体防控新模式,实现了巡逻维度立体提升,有效弥补了地面巡逻警力视野盲区,进一步筑牢平安校园防线。”

乐都区公安局警用无人机飞手也会利用警用无人机参与交通“空中执勤”,依托警用无人机视野开阔、机动灵活等特点,对道路进行实时监控,搭配喊话设备引导广大驾乘人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利用“无人机+大喇叭”宣传模式,搭载扩音器的无人机循环播放有关防范电诈、禁毒、防溺水等防范知识和安全提醒,吸引不少群众聆听。

红外赋能 深耕培训锻造新防线

今年1月,乐都区公安局碾伯大防区综合指挥室接到辖区张女士报警,称丈夫参加完聚会醉酒后,目前还没有回家,寻求警察的帮助。

接到报警后,值班民警立即向张女士了解情况,得知其丈夫王某酒后一人回家,而当事人居住地周围有一片湿地公园,可能有危险。经分析研判,王某酒后在回家的途中极有可能因抄近路从湿地公园进入,但当晚由于能见度低,值班民警立即启动警用无人机开启红外线模式对湿地公园进行搜索.经两台无人机30分钟的寻找,在屏幕中显示出了一个微弱的亮点,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成功救助了已昏睡在公园里醉酒的王某。

据王龙久介绍,救助王某,正是红外线技术与人员专业能力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在日常工作中,队员们通过系统警用无人机培训,熟练掌握了搭载热成像功能的警用无人机操作技术,能够利用红外线穿透黑夜、雾气等复杂环境开展空中巡逻。

据悉,目前,乐都区公安局共有2台警用智能无人机侦查机场、8台各类型各功能无人机,21名无人机飞手,实现了警用无人机在安全宣传、应急救助、治安管理、服务群众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保障巡逻防控工作形式更立体、工作视角更广阔,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来源:青海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