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全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7:45 1

摘要: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长长的纪念墙下,摆放着鲜花,寄托着人们的哀思。在这里,49年前唐山经历的灾难被永久镌刻;在这里,新唐山再创辉煌的生动故事被娓娓道来;在这里,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被代代

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长长的纪念墙下,摆放着鲜花,寄托着人们的哀思。在这里,49年前唐山经历的灾难被永久镌刻;在这里,新唐山再创辉煌的生动故事被娓娓道来;在这里,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被代代传扬。

作为承载城市伤痛与重生记忆的地标,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和唐山抗震纪念馆(以下简称“一馆一园”),通过文物展陈、数字技术等立体化叙事方式,书写了唐山从废墟中崛起的史诗,也讲述着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故事。

依托“一馆一园”的宣教功能,唐山市创新构建“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传播模式,既通过数字化展陈吸引公众主动了解防灾知识,又组织科普活动深入社区传播避险技能。同时,在每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商业街电子屏、手机短信等多渠道开展全方位、全时段宣传,内容从防震减灾拓展至防汛、防火等综合领域。“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普及防灾科普知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管理中心陈凯说道,园区作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提升公众应急能力。

唐山市地震监测体系历经多年发展不断升级。自1997年建成国内最早的地方数字化遥测台网后,随着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等系列现代化监测系统的陆续建成,地震定位速度和精度显著提升。市应急管理局张骁表示:“地震预警抢出的数秒至数十秒,能为群众赢得避险黄金时间,有效减轻灾害损失。”目前,地震监测台网已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相关台站达188个,形成了平均台站间距约10千米的预警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

2023年,唐山市完成防震减灾系统与应急管理系统集成,标志着全面融入“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在应急指挥中心,地震、森林防火、防汛等监测数据实时汇聚于综合信息平台。“灾情发生时,根据数据信息,我们能快速开展综合研判,精准发布预警,动态调整防御措施。”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要求,构建多元化应急救援体系,唐山市不仅强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还组建了8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并与省级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中国安能集团等建立战略合作。去年6月建成的唐山抗震救灾训练基地,占地9000平方米,除能满足一次500人的抗震抢险救灾训练需求外,还可同步开展基础技能、综合坍塌救援、埋压废墟及管道救援、山岳救助、层叠坍塌救援、倾斜坍塌救援、泥石流救援和综合心理八大类专业救援训练。“这个基地对提升唐山市整体灾害综合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市应急管理局冉芃说道。

近年来,唐山市不断创新方式、革新手段,增强全市上下灾害防范意识。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共同织就安全防护网;广泛利用学校、社区场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加强自然灾害专家库建设,组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等。“我们将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石。”市应急管理局蔚超说。

通过系统化推进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基层防御各体系建设,唐山市正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持续注入力量。

来源:长城网唐山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