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阳光洒满了来凤县三胡乡狮子桥村贾家坝高山富硒高产油菜基地。微风轻拂,饱满的油菜荚在枝头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油菜,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此展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邓明安)5月12日,阳光洒满了来凤县三胡乡狮子桥村贾家坝高山富硒高产油菜基地。微风轻拂,饱满的油菜荚在枝头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油菜,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此展开。
抢抓天气收割忙
“我们平常就在这里插秧、种油菜、管护、收割,一天能挣80元—100元,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很满足。”村民黄森兰笑着说,手中的镰刀熟练地挥舞着。
基地尽戴黄金甲
据悉,该基地的油菜是三胡乡积极引进农业市场主体后,采用“稻油轮作”模式种植的高山富硒高产油菜,也是该乡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这种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
丰收在望
来凤县三胡乡分管农业负责人卢金平介绍道:“全乡4个村共计1600亩水田,通过春夏种水稻、秋冬种油菜的‘稻油轮作’现代农业模式,不仅发展了观光旅游,大大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还实现了一田双收,增产增效。目前,每亩油菜产量大约在300斤,稻谷产量约900斤。”
随着立夏时节的到来,油菜迎来了收获季。为确保油菜能够及时收割、颗粒归仓,同时不耽误夏季水稻制种,村民们纷纷拿起镰刀等农具,开启了忙碌的收割工作。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割,有的负责搬运,现场秩序井然。
夏油收割女子兵
近年来,来凤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针对难耕种的低效耕地,进行了田块置换、零碎整合、统一平整、集中改造,让土地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可排”的现代农业生态新格局。这一举措有效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和水平,使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
在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来凤县还注重推广良种、良机、良技。以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大力采用“稻油轮作”模式,着力打造三胡乡“种业小镇”,增加农作物复种指数。农业部门更是全程为生产把关,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为村民提供专业指导和严格监督,确保了制种水稻、富硒油菜的健康生长。这些努力有效缓解了土地闲置、撂荒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土地产出效益,推动了粮食生产朝着安全、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胡乡的“稻油轮作”模式,不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更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来源:傣族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