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大雨来临时,农民怎样才能减少损失?这份“国家宝典”告诉你(附:湖南省操作手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9:03 1

摘要:为科学应对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了《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坚持“分灾种、抓重点、早行动”的防灾思路,针对汛期的五种灾害类型,部署五项核心任务,助力农民“抢”回损失,守护“粮袋子”安全。

农田被淹、作物倒伏、鱼塘漫顶……面对天灾,农业往往是损失最大的。

为科学应对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了《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坚持“分灾种、抓重点、早行动”的防灾思路,针对汛期的五种灾害类型,部署五项核心任务,助力农民“抢”回损失,守护“粮袋子”安全。

汛期五大灾种及防范方式

【灾种一】 防洪涝降渍害

加快推进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完善防灾减灾物资装备储备和紧急调拨,抢排田间积水、加强灾后田管,促进生产恢复。

【灾种二 】 防干旱促生长

做好水源调度,及早做好农灌渠道修缮清淤,一旦出现旱情及时浇水补墒,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农艺保墒措施。

【灾种三 】 抗高温防热害

坚持“以水调温、叶面喷肥”加强水分管理,调节田间小气候,缓冲高温影响,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性。

【灾种四 】 防台风保安全

及时整修加固果树、大棚、圈舍、水产养殖设施等,及时抢收已成熟作物,组织渔船回港避风、渔排养殖人员上岸。

【灾种五 】 防病虫减损失

加密监测预警,对重大病虫害,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应急防治,严控大面积流行危害。

粮食、蔬菜瓜果、畜牧水产、茶园果园……灾后怎么做

结合《预案》指导与一线农技经验,不同产业需针对性施策:

粮食作物:排水+扶苗+追肥 水稻:分蘖期及时晒田控苗,孕穗期保持浅水层;受淹后3~5天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恢复长势。玉米:倒伏植株3天内扶正培土,清理叶片游泥,喷施杀菌剂防茎基腐病。蔬菜瓜果:抢收+清园+补种 露地蔬菜紧急采收,设施大棚割膜保棚;灾后清理残枝烂叶,喷施广谱杀菌剂(如代森锰锌),叶面追施海藻肥促新叶。果树雨后及时修剪断枝,扒土晾根防烂根,套袋果实需更换破损袋并喷药防病。畜牧水产:消毒+防疫+保供 养殖场加固棚舍,饲料转移至高地;灾后全场消毒,死亡畜禽深埋处理,严防非洲猪瘟等疫情。鱼塘预降水位,加设防逃网;灾后调节水质,投喂维生素C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茶园果园:清淤+松土+固树 茶园开沟排水,喷洗枝叶污泥;浅耕松土后追施复合肥,促进根系恢复。果园扶正歪斜树木,设支架固定;受劳柑橘园暂停土壤施肥,改用叶面补营养。

多学一点 >>>>>>

湖南省农业防灾减灾“操作手册”

根据2024年冬至2025年的气修条件,湖北省农业、水利、气象部门联合制定《2025年农业防灾减灾稳产保供预案》,重点内容如下:

冬季(12-2月)

需重点防范秋冬连旱、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多措并举保墒。冬前对有旱情表现的麦田,结合镇压措施及时划锄,稳墒保墒;喷施烯效唑等化控剂,控上促下,促进发根壮根,提高抗旱能力。有条件应及时浇水保苗,无条件的适时中耕减少水分蒸发等。强化田管健苗。对旺长麦苗、油菜,科学适时适度镇压或化控,防止后期倒伏。苗情长势弱的田块,结合抗旱或雨后,抓紧追施苗肥,提苗促长抗冻。冬至前后,合理增施磷钾肥。寒潮来临前,可通过灌溉补墒、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寒能力。畜禽保暖增温。极端低温寒潮来临时,可采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煤炉等取暖。注意适度通风和防火等工作。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抗应激添加剂,增加能量饲料供给,提高抗寒抗冻能力。做好稳产保供。及时预判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的影响,健全完善“菜篮子”产品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和滞销卖难应急处置机制。合理安排蔬菜品种结构、种植规模和上市茬口,及时发布供求信息,稳定市场预期。

春季(3-5月)

需重点抓好小麦油菜病虫防治等工作,防范中东部春旱影响春播适期到田

增加灌溉水源。采取蓄积雨水、拦截地表水等方式,增加池塘、水库蓄水。维修和开掘灌溉水井。关键农时采用引沟水、排库水、调湖水等措施,抢抓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适时播栽。利用好新建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大力开展集中育秧,优先保证育秧用水。有条件的积极组织工厂化育秧,推广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和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采取造墒播种、播后浇“蒙头水”、干播等雨等抗旱措施,确保春播顺利开展。加强抗旱春管。有水源的要充分利用轻小型提水泵、移动式抽水泵、移动式灌溉车等装备,及时浇灌保苗,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则保。水源较少地区可叶面喷施抗旱剂、保水剂,合理追施钾肥。对因旱绝收地块,因地制宜做好改种补种,减少因旱损失。抓好防病治虫。小麦条锈病实行“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打点保面防控措施,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在抽穗杨花期“见花打药”;油菜田间虫害实行达标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狠抓初发阶段做好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夏季(6-8月)

需重点防范暴雨洪涝、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强对流天气

抢排抢管。洪涝灾害发生后,要及时组织人力物力,采取挖排水沟、积水坑、疏通沟渠和机械强排等措施,全力抢排,防止出现因积水造成早衰、死苗等现象。对受涝田块,边排水边洗苗,及时清除烂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排水后迅速、足量追肥,养根护叶,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及时中耕锄划,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透气性,兼顾做好锄草等工作。改种补种。因灾毁苗或绝收的田块,要因时因地改种补种。中稻田可选择短生育期的早稻品种“翻秋”。退水较迟田块可改种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豆、秋马铃薯或速生蔬菜等。同时,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做到以密补迟、以肥补迟、以管补迟。保水减损。出现高温干旱时,有水源条件的田块可采用浅水勤灌、日灌夜排等措施,降低田间温度,增强根系活力。稻田可提前灌深水以水调温,旱地作物顺厢沟窜灌,切忌满地漫灌;没有水源条件的,叶面喷施保水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增强作物抗旱功能。合理追施钾肥,中耕松土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土壤保水能力,减轻旱情影响。防暑降温。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时,养殖场或者畜禽棚舍要及时增添降温设施设备。合理安排畜禽饲养密度,适当提高饲料营养,定期做好清扫等工作,定期消毒杀菌。渔业养殖要抓好水质监测、饲喂管理和巡查维护各项工作,视水温水质情况,采用补充池水、施用增氧剂和水质改良剂等方法以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病虫防治。重点关注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玉米病虫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水稻“三虫三病”,密切关注淹水田块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防治。优先选用灯光、性(食)诱杀、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抓住水稻孕穗期、害虫孵化期等关键防治适期,达标施药,推进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提质增效。

秋季(9-11月)

需重点防范寒露风和秋收连阴雨

抓好农机调度。充分发挥农机主力军作用,做实机具调度,根据本地作业机具保有量情况,按照“填平补齐”抓好农业跨区作业,机具缺口较大的县(市、区)要提前细化保障措施。及时避雨抢收。对90%以上籽粒达到黄熟的田块,尽量争取在降雨前抢收,防范阴雨天气导致作物倒伏和发芽,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已收割谷物要及时烘干入库,不能及时烘干的要及时摊薄晾晒,防止发芽霉变,力保颗粒归仓。物化调控增温。晚稻进入孕穗抽穗期时,要采取湿润孕穗、有水抽穗、干湿交替灌浆壮籽等措施科学管水,切忌断水过早。对于寒露风到来前已开始抽穗的田块,结合喷施叶面肥加适量“九二O”,促进早齐穗。对于寒露风到来时正抽穗扬花的田块,应灌深水保温御寒,减轻低温危害,确保安全齐穗。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晚稻稳产丰收。推进适期播栽。科学安排播期和播栽进度,抓好秸秆还田、精细整地、精量机播、播后开沟、配方施肥和种子处理等关键环节技术措施落实,推进“四适”(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实施畜禽疫病秋防。做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等疫病强制免疫和猪瘟、新城疫等基础免疫,加强临床巡查、清洗消毒和秋冬季饲料、兽药等物资储备工作。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