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声动新城”奏响新时代理论强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9:10 1

摘要:理论凝心聚力,思想定向领航。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擦亮“声动新城”宣讲品牌,统筹构建“1+3+N”理论宣讲矩阵,扎实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

理论凝心聚力,思想定向领航。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擦亮“声动新城”宣讲品牌,统筹构建“1+3+N”理论宣讲矩阵,扎实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将理论宣讲效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展现时代风采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聚焦品牌培塑

着力构建“1+3+N”立体化宣讲新城模式

新城区通过打造“1+3+N”理论宣讲矩阵,即1个“声动新城”主品牌、“百星百讲”“小板凳·大讲堂”“工小红”3个分品牌和各街道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特色建设的N个子品牌,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新城区落地生根。

一是1个主品牌统筹引领。

为构建更加多元立体的理论传播体系,让全区宣讲工作更有聚合力,新城区全力打造“声动新城”理论宣讲主品牌,通过开展示范宣讲、培训沙龙、宣讲大赛等,搭建起单位与单位间、宣讲员与宣讲员间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不断调动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宣讲积极性,强化统筹联动,深化认同效应,在全区形成宣讲“一盘棋”。2024年以来,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校园、军营、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网站,开展“声动新城”巡回示范宣讲活动24场。“声动新城·六个1+N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获评“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3个分品牌协同发力。

面对不同受众群体,如何更精准地开展宣讲交流?新城区主动适应不同群体的差异特征,以“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典型讲事迹”为主线,培育3个分品牌,探索出一条分类分层宣讲新路径。面向机关干部,“小板凳·大讲堂”聚焦党的最新思想和理论,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开展“微交流”“微分享”“微互动”,引领机关党员走在前、当表率。面向企业职工,“工小红”发挥劳模、工匠和一线职工作用,讲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助推发展“理论加油站”。面向基层群众,“百星百讲”以广大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为切入点,深入社区院落、街头巷尾等,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当好“党音传播者”。

三是N个子品牌突出特色。

为解决宣讲工作“上热中温下冷”现象,新城区持续推进“一街一品牌”“一部门一品牌”建设,鼓励街道、部门将理论宣讲与全市、全区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打造具有地域或行业特色的宣讲品牌。目前,已孵化出区发改委“发改学堂”、区民宗局“石榴籽”、西一路街道“路小宣”、中山门街道“勤心讲堂”、胡家庙街道“暖家新声”、韩森寨街道“初心宣讲队”等宣讲子品牌10余个,在全区形成百花齐放、雨润共进的新局面新气象,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队伍建设

着力壮大专业化宣讲新城力量

一场场生动精彩的宣讲,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宣讲队伍。新城区通过深入挖掘人才、建强宣讲队伍、做好宣讲准备,不断提升全区宣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深入挖掘人才,变“独讲”为“众讲”。

坚持“单位推荐、择优选聘、动态更新”原则,面向全区专家学者、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宣讲员、业务标兵、各类先进典型等,遴选出60余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宣讲骨干,在开展常态化宣讲的同时,积极做好人才阶梯式储备,通过以赛选才、以赛练兵,连续三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举办群众宣讲比赛,把分散在基层一线、各行业各领域的宣讲能手,特别是把扎根基层的青年宣讲员选进来,不断充实更新宣讲队伍,形成全域覆盖、结构合理的宣讲人才库。

二是建强宣讲队伍,育“新苗”为“壮苗”。

成立由理论专家、民俗专家、播音主持、讲解员大赛获奖者等构成的多元化导师团队,打造“三个1”培训模式,每场培训会都采用“1位导师授课+1场示范宣讲+1次互动交流”形式,围绕稿件撰写技巧、示范宣讲分析、宣讲语言艺术等内容为宣讲员进行深入浅出地教学辅导,帮助宣讲员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改善宣讲技巧,灵活应对宣讲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提高宣讲业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构建长期支持机制,通过送训上门、“一对一”教学的方式,为各基层宣讲队伍持续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2024年以来,共开展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4场。

三是做好宣讲准备,变“成品”为“精品”。

加大理论研究,做好宣讲备课。对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类重大主题宣讲,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在深刻把握会议精神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好宣讲稿,确保宣讲不跑调、不走样。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常态化宣讲,采取专题备课的形式,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群众精神需求,精心打磨一批理论性强、易推广、受欢迎的宣讲作品,如《新征程、新境界和新的伟大斗争》《坚持人民至上,打造共创美好生活的幸福新城》等。

聚焦创新载体

着力打造多元化宣讲新兴样本

为打破宣讲“老一套”、听众“老面孔”的困境,新城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基层宣讲活动,让理论宣讲这个“传声筒”,把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2024年以来,共开展宣讲700余场,覆盖群众6万人次。

一是拓展宣讲阵地。

将讲台搬出会议室,搬进社区小区、街头巷尾、公园绿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场所,以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老钢厂创意设计产业园、民乐园文化街、永兴坊等特色阵地,打造庭院宣讲、凉亭宣讲、广场宣讲等“流动讲堂”,席地而坐,一起唠家常、学理论,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

二是定制宣讲“菜单”。

每月召开选题策划及反馈会,结合党员干部“进网格、入万家、知民情、解民忧”大走访机制,收集群众需求,针对性设计宣讲“菜单”,量身定制课件,将教育医疗、基层治理等融入宣讲内容中,为群众送上“最懂我的理论”。构建“基层点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宣讲闭环互动模式,收集群众反馈意见,滚动增添新课题,让理论宣讲始终保持“走心”又“上头”。

三是创新“六个1+N”模式。

选取群众爱看的秦腔、快板、小品、红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创新打造“六个1+N”宣讲模式,即1个道德典型宣讲+1首革命歌曲+1个革命故事+1首诗歌朗诵+1本好书分享+1个志愿者故事分享+N种表演形式,穿插互动性较强的知识问答、金句诵读等环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大道理”。

四是开通“云端”课堂。

依托区融媒体中心、“西安市新城区”新媒体平台,开设“新城云宣讲”“新城云讲堂”等网络宣讲专栏,转载推送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社论文章,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指导,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针对性。组织制作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微视频,创作出《青年干警话党恩》《“左右护法”带你勇闯“魔法堡”》《清朗网络 事关你我 还有@Ta》等新媒体作品,不断扩大理论宣讲辐射面。

来源:西安新城

相关推荐